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民生热点>>

开锁即认可车辆安全?新迈出行、哈啰出行等用户协议被指“霸王条款”

2022-11-11 18:05:40 中国消费者报

日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发布

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消费调查报告

对17个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

调查显示

该行业存在收费标准不透明

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强制推送商业信息等问题

......


大部分品牌收费标准透明度低

12.7%消费者认为遭遇过杀熟

调查结果显示↓

在共享自行车价格方面:

哈啰出行的起步价相对较高,15分钟内3元;

小骑神出行、小溜共享、小呗出行的起步价虽低但时长也短,限制在了5分钟内。

时长费方面:

出行南宁、车便捷、小溜共享、小呗出行的时长费较高,为每5分钟1元。

广西消委会工作人员调查发现:

大部分品牌需扫码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或者进行授权、注册、登录后,才能看到收费标准。不登录无法比较价格,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超过两成的消费者认为共享自行车收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起步价高、各类调度费高、时长费高等方面。

其中,12.7%的人遭遇过“新老用户骑行价格收费不合理”,即消费者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

近四成消费者被搜集通讯录

近两成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

调查结果显示,在使用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过程中,39.9%的消费者被收集过通讯录及通话信息,35.1%的消费者被收集过行踪信息。此外,银行卡、地址、消费状况等信息也被大量收集。

关于用户个人信息是否被妥善管理,近六成的受访消费者选择相信运营企业会妥善管理,但17.1%的消费者表示个人信息曾被泄露,其中3.4%的消费者表示个人信息经常被泄露。

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原因,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是“注册时,收集与车辆使用无关联的个人信息”,占比为30.5%;其次是“收到的平台商业广告针对性强”“收到垃圾短信和邮件”,占比分别为27.1%、25.7%。

一嗖智行、自由行等 

弹窗广告与人工客服影响体验

APP弹窗广告关不掉、诱导点击等行为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在模拟消费者体验17个共享自行车品牌的调查中,仅有出行南宁、共驰电单车、小骑神出行、小桂出行4个品牌没有遇到弹窗广告情况。

其余13个品牌在使用时均弹出广告,广告类型有:

保险、购物、骑行卡新用户优惠等;

此外还有“0元购保险”“分期网贷注册免骑行n次”等第三方不安全网页的情况。

“超八成的消费者认为,弹窗广告对使用体验有较大影响。”广西消委会消费指导与质量监督部主任李竞莹说,不少消费者表示弹窗广告涉嫌诱导消费。她曾接到一名老年消费者的投诉称,使用共享自行车后被莫名扣了200元。经过调查,她发现原来老人是误触了用车界面的弹窗广告,广告跳转到一个保险购买界面,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保险企业自动从其银行卡内扣除了费用。

调查结果还显示,17个共享自行车品牌的消费者满意度平均分为84.16分,总体表现良好。不过,71.2%的消费者曾遇到过服务质量问题,在寻求售后服务时,又常遇到“找不到运营企业线下售后服务网点”“人工客服电话打不通”等问题。

调查数据反映,有13个品牌被反映有“联系不到工作人员的情况”,分别是:

哈啰出行、小遛出行、一嗖智行、自由行等。

新迈出行、哈啰出行等 

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多项权利

在对共享自行车行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的点评中,广西消委会发现部分条款存在“运营企业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和负担”“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合法权利”等现象。

新迈出行、哈啰出行等企业约定,用户开锁提车即视为认同车辆完整性、安全性。此时使用车辆若发生任何意外或伤害事故,用户须自行承担责任。

喵走出行约定,企业有权向消费者推送商业信息,默认消费者同意接收,企业无须对广告或商业推介内容负责。

一嗖出行将信息网络设备维护、连接故障,电脑、通讯或其他系统的故障,电力故障等情形纳入不可抗力范围。这种无限扩大不可抗力范围的行为,导致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等,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委会观点

“开锁”不等于认可车辆安全

针对调查报告发现的格式条款问题,广西消委会律师团成员郭建强、欧阳泽明两位律师点评指出:

消费者用车前的简单观察,并不能发现如刹车失灵、零部件松动等较为隐蔽,甚至是在使用后才能发现的质量问题,所以“开锁”不等于认可车辆安全,因车辆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企业推送广告前必须取得消费者的明确同意,否则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如果发布了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平台方作为广告发布者须承担所造成损害的连带责任。

针对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广西消委会秘书长唐楚尧呼吁,行业组织和监管部门要重视消费者的意见和需求,制定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顾艳伟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小羊驼”第5次走进进博会

  • 上海第五届进博会汽车展区参展企业纷 ...

  • 昭通威信:“扎西瑶鸡”变身致富“金 ...

  • 第五届进博会掠影

  • 充分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