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消费者获取信息不畅、法律意识较低、渴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等特点,编织保健品“疗效”好于药品等骗局,不仅骗取了老年人的钱财,甚至延误他们的病情。
常见的4种案例已经罗列好了,快让爸爸妈妈来补课。
■ 案例一
虚构事实骗巨资
近年来,不法商人何某利用“万家购集团”在安徽合肥设置作案场所,针对患有女性疾病群体和患有“三高”的中老年群体实施诈骗活动。
至案发时,共从3万多名中老年人手中骗得1.23亿元两更酵法理中该犯罪集团通过发布软文、虚假聊天记录等广告,针对不同群体宣传其所销售的产品比西药更健康、治疗效果更好。
销售人员不懂医学知识,应聘进入集团经过“话术”培训后,在微信上冒充医生助理、健康管理老师等,以“女性健康管理中心”“化糖研究中心”“元德堂中医门诊部”等名义,使用“话术”对中老年等特殊群体进行虚假诊治,虚构其保健品、食品的疗效,取得患者信任,采取疾病恐吓和诱骗等方式使大量老年人以数倍于成本的价格购买产品,进而非法牟利。
■ 案例二
被“诊断重病”购假保健品
广东江门的钱老伯应邀参加江门市某生物有限公司组织的老人“茶话会”。活动中,钱老伯被自称是国家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患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病症,并告诫他需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钱老伯被检查结果吓坏了,“医生”趁机向其推荐某品牌“熊胆汁”,称服用后具有保肝、护肝、利胆溶石等作用。在对方的游说下,钱老伯花7万多元买了5盒。回家后,怀疑产品功效便打电话要求退货,遭对方拒绝。
经消委会调解,最终商家同意全额退回货款。
■ 案例三
小恩小惠上大当
北京80岁的李先生在取订阅的报纸时发现其中夹有一张广告宣传单,称凡年满60岁均可免费听健康讲座,听讲座还可免费申领价值7680元负离子空气净化器、2360元五行养生表、298元智能手杖和128元智能暖手宝等“大礼”。
老先生报名参加了该活动。活动中有专家讲课,授课后老先生以7680元买了两台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器,也得到了赠送的3件“大礼”。回家后发现其中一台空气净化器存在质量问题。
由于当时没开具发票,他不知道销售公司的具体名称和地址。当他联系销售人员想退货时,销售人员已不再接听他的电话。
■ 案例四
便携评书机里隐藏套路
不法分子杜某等11人借助便携评书机广告销售“参茸倍力胶囊”等养老保健品,实施诈骗犯罪活动,涉案金额140万余元。
他们通过批量定制廉价录入式便携评书机,提前录入音频资料,以邮寄方式赠送给老年客户。很多老年人被评书机播放内容中高频出现的“参茸倍力胶囊”广告吸引,误认为这是正规电台的官方广告,于是主动拨打广告中反复提及的400电话咨询。
接听电话的业务员将有购买意向的名单汇总后分发至销售业务员,再由销售业务员主动联系、“话术”推销。销售业务员会自称是健康指导老师,套取对方家庭情况、基本病情、经济情况等个人信息后,根据对方描述的病情展开讲解,强调其产品的神奇“疗效”,以此诱导老人订购,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案例评析
2022年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2年“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消费商品和服务中,对保健品类产品的不满意率达到28.6%,最为突出,成为今年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保健品”连续两年居于消费者反映的最不满意商品和服务类别首位。业内人士指出,保健品市场乱象症结在于近年来保健品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甚至吹嘘成神药欺诈消费者,导致有的患病老人误信后擅自停药,把保健品当药吃。同时保健市场也是发布违法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的“重灾区”。
AWA抑菌凝胶能抗癌,葛根提取物能治百病、羊奶粉能治肿瘤……所谓的“保健品”被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高科技”“新概念”“中西合璧”等套路,利用会销、网销、登门、微课堂等手段大肆进行虚假宣传,将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治病钱一点一点地掏空。
保健品的虚假宣传情形
01
经常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保健品广告,通过夸大某种健康状况或者疾病,使老人担忧、误解。
02
假借相关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或假扮专家、医务人员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误导消费者。
03
与同类其他商品或者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对比,贬低其他产品,抬高、美化自身产品。
04
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含有“无效退款、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依赖”等承诺。
05
以小礼品诱导、讲座洗脑的形式,引诱中老年人听讲座,宣传产品可预防、治疗各种疾病。
06
通过电商、直播等形式对普通食品进行功能化、疗效化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下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