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广东省韶关市发布2023年“双十一”网络购物消费提示

2023-11-08 10:07: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23年“双十一”网络购物活动正火热进行中,网络购物凭借价格低廉、商品繁多、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纷纷出大招、搞促销,消费者在购物享受优惠的同时,也要谨防各种陷阱。为引导正确科学消费,维护消费安全,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广东省韶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韶关市消费者委员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出以下消费提示:

一、选择正规购物平台,防范虚假宣传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应选择信誉度高、安全性强的平台和值得信任的商家,下单前认真查看平台内店铺首页醒目位置是否公开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等信息,了解清楚网页、平台店铺推荐的商品来源、功能、质量及价格等情况。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不要轻信商家的表面宣传,理性选择商品;多关注网店商铺的口碑及已购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最好是选择比较熟悉的网站购物;消费者时间允许可以到线下实体店进行对照比价,如网上价格过于便宜,则要提高警惕,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二手残次的商品。

二、网络购物货比三家,拒绝优惠套路

低廉的价格是“双十一”吸引消费者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然而在“全年最低价”“定金抵扣”“红包补贴”“满减”“限时抢购”“低价秒杀”等各类优惠活动的背后,消费者还需留意各种“假优惠”价格陷阱。一些商家惯用“先涨价再优惠”套路,看似优惠力度很大,实则与平时售价相当。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想购买商品,留意平时销售价格,并在不同平台、商家之间“货比三家”,以此甄别商品是否真的降价,避免上了“假优惠”的当。同时,消费者须慎重缴纳“定金”,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或因自身原因不想购买此件商品了,“定金”是不予退还的。

三、谨防直播带货套路,保持理性消费

直播电商是近几年兴起的热门促销方式,直播带货以低价宣传、超强互动、直观体验、网红效应等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但直播带货属新兴消费业态,法律规制相对滞后,责任关系多样复杂,权责边界不够清晰(主播、商家与平台之间责任义务难划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容易发生问题,冲动消费、售后退换货难以保障等都是消费者投诉突出的问题。因此,消费者观看直播购物时,应选择信誉度高的直播间,尽量选择品质保证且有售后保障的商家和商品,同时不要被直播间营造的“超高性价比”“热卖”“抢购”“秒杀”等气氛所感染,避免冲动下单,盲目消费。

四、注意留存购物凭证,及时依法维权

在消费过程中,尤其是网络购物,消费者应注重保存原始购物凭证,例如促销活动截图、商家承诺截图、与卖家的聊天记录、订单记录等相关证据,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尝试与商家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发起维权投诉,如不能协商解决,可拨打商家所在辖区的政府服务热线12345或消费投诉举报热线12315,或者向商家所在辖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供稿:广东省韶关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内蒙古五原县开展大型餐饮、学校食堂 ...

  • 江苏省仪征市市场监管局真州分局开展 ...

  •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涪 ...

  • 安徽省明光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农贸市场 ...

  • 甘肃省华亭市河西镇市场监管所开展食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