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3·15消费者之声全媒体互动平台投诉,知名美容仪品牌AMIRO觅光胶原炮一代相同产品线上线下价格相差近1600元,涉嫌价格欺诈。
此外,该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引发不少投诉。
线上线下价格相差1600元
大量消费者质疑“觅光”价格欺诈
江苏消费者橘子告诉记者:“我在搭搭直播间买的觅光胶原炮一代美容仪标价4599元,实付价格4561元,而在山姆会员店,同样的产品只卖2999元。购买时主播明确表示,觅光的仪器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破价,都是4599元,真没想到线上线下价格相差近1600元。”
消费者以4561元的价格在搭搭直播间购买了觅光胶原炮一代产品。
橘子表示,她多次向搭搭直播间的客服询问为什么线上线下价格相差悬殊?可她发出的所有疑问均未得到任何回复。
消费者提供的照片显示,在山姆会员店,同款产品只卖2999元。
无奈之下橘子联系到了觅光商家,客服表示活动不同价格不同。
“每次活动价格有差异,价格相差三五百可以理解。但相差近1600元确实离谱,这难道不就是‘割韭菜’吗?”
无锡消费者英洁的遭遇如出一辙,她向记者表示:“觅光美容仪涉嫌价格欺诈,线上购买需要4793元,而线下只卖2999元。而且刚买了一代产品不到1个月,马上就出了二代,如果想要换新还要补交1000多元。”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两位消费者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在某社交平台发现,大量消费者吐槽“买贵了”“很寒心”。
觅光美容仪质量问题
屡遭消费者投诉
橘子对记者表示:“商家宣传觅光胶原炮射频美容仪相当于是家用热玛吉,能量聚集疗效明显,可是我使用下来不但没有效果,而且面部刺痛、变红、肿胀。另外,在使用时发现机器频繁自动关机。”
广州的消费者谭小姐告诉记者:“我买的觅光美容仪充不上电,客服让我换一个不同功率的充电头,可仍然一直充不上电。”
涉及觅光美容仪的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价格欺诈、割韭菜、虚假宣传、脸部灼伤等方面。
靠流量种草实现大卖
客服无法提供医疗器械资质
记者在天眼查APP查询得知,觅光美容仪生产厂家为深圳市宗匠科技有限公司,其于2015年成立,2017年以生产智能化妆镜被消费者所熟知,2020年,觅光相继推出了脱毛仪、射频美容仪、光疗面罩等产品。
记者在觅光天猫旗舰店查询发现,双11期间,胶原炮二代美容仪价格为4299元,一代产品价格为4599元。为什么一代产品线上4599元、线下2999元,相差这么多,对此觅光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线上线下售卖机制和赠送福利不同。至于为什么旗舰店里的一代产品功能不及二代、价格反而比二代产品高?客服人员没有回答。
此外,其客服人员介绍称:“该产品通过射频加热皮肤的真皮层,促进胶原蛋白的新生,以及微电流刺激筋膜层,使皮肤得到即刻收缩,从而达到提拉紧致的效果。”但是客服人员给记者发来的检测报告显示,其检测依据为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检测结论为按照GB/T 20145-2006的要求对黄金点阵美容仪-大师版进行光生物安全性分类,其可归于“无危险类”,并没有提及射频疗效。记者要求提供医疗器械资质的要求,也没有得到回复。
据记者了解,2022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射频美容设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通告,射频美容设备被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管理范畴,并规定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橘子告诉记者,她购买产品的那一期直播回放已经被下架,无法查看。记者联系了搭搭直播间的客服,想询问其对此前售卖的觅光胶原炮一代产品的价格投诉如何处理,客服人员表示会记录问题并上报公司。截至发稿,记者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律师表示
价格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 经营者涉嫌虚假宣传
针对觅光美容仪价格及质量问题的投诉,北京理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久成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规范均规定了经营者负有提供真实、全面信息的义务,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如果经营者在销售产品过程中的价格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可能会引发价格上的虚高、混乱等问题,这种情况下经营者涉嫌虚假宣传,会误导消费者。
该事件中主播表示“觅光的仪器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破价,都是4599元”,经查证,如果线下销售同款商品价格确实低于直播间价格的,那么该经营者构成欺诈。
王久成提醒消费者,消费时要多一些比较,尤其面对“双11”等购物狂欢节时,要坚持理性消费,不可陷入盲目“狂欢”之中。电商平台及企业只有真让利,让消费者获得实惠,才有利于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记者手记
经过多年各种电商购物节的熏陶,“线上价格更实惠”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常规认知。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觅光同款产品线上线下相差近1600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建议消费者要转变线上价格更便宜的固有观念,警惕有的企业利用人们的惯性思维反向操作,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随着行业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以及消费者更加成熟理性,提醒诸多网红品牌要恶补的功课还有很多,不要把赚钱的野心置于产品力之上,光有流量,没有技术含量和口碑是飞不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