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为激发消费活力,保障消费者吃得安心、买得放心、玩得开心,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五一”假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到安全消费、放心出游。
一、正确认识预制菜,切记“四看”再购买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消费者在选购预制菜时要做到“四看”:
一看标签信息。选择正规厂家(商家)的产品,注意产品标签上的厂名、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主要用料、生产日期、保存条件、保存期限等信息标注是否规范、齐全。
二看外观包装。选择包装完好、整洁、标识清晰、感官正常的预制菜产品,无破损、胀袋、污染、变形、冰霜多等。如出现感官异常甚至腐败变质、油脂酸败或其他异常,不可食用。
三看产品类别。分清是生制品(未经加热成熟)还是熟制品(经加热成熟),是即食还是非即食。还应关注不同预制菜产品的烹调方式,有的需蒸制、有的则需在热锅中翻炒,要按要求进行加工,确保烧熟煮透。
四看储存条件。检查商家是否按照产品包装上标示的贮存条件存放;收到预制菜后,应迅速按要求进行冷冻、冷藏、常温处置,避免储存不规范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二、文明就餐勿浪费,维权要有凭据在
选择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商家,使用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和长江野生鱼等,根据自身实际按需点餐用餐,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就餐后主动向商家索取购物发票和消费凭证并妥善保存,如发现或怀疑食品有质量问题,与经营者协商无法达成和解的,应及时向当地消费者组织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网络购物防套路,资质信用要了解
在进行网购、直播间消费时,应选择知名度高、实力强、信誉好的购物平台。理性看待直播间销售话术,对商品的真实品质和实用价值做客观判断后再选购。购买时要选择平台官方渠道付款,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源的“客服”,不要扫描或点开所谓“客服”发的二维码和链接,随意安装对方推荐的购物软件。要根据实际需求理性购物,不要受“特价”“秒杀”“限量”等营销手段的影响,理性参与“返券”“打折”“赠送”等促销活动,不要为了凑单而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完成支付后要截屏留存付款交易、宣传页面、商家承诺、聊天记录等有效证据,方便遇到消费纠纷时维权有据。
四、做好攻略轻松游,看清合同避风险
根据权威媒体或专业旅行网站的热门景点预测和景区承载力提醒,提前规划并预约出行时间、路线和景点。尽量避开热门景区和出行高峰时段,选择错峰出行。应当选择有资质、信誉较好的旅行社,拒绝个人或无资质单位提供的“低价游”服务。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以防出现旅行社强制消费、压缩行程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