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社会>>

免费体检藏猫腻 老年消费要警惕

2024-08-15 17:35:48 常州市消保委

案例简介

朱先生今年78岁,都说七十古来稀,朱先生也非常注重身体健康。2024年6月8日,他接到一位夏姓保健品推销员的电话,称可以免费带他去体检。朱先生满怀期待,但第二天,推销员没有带他去医院,而是将他引至新北区某商业广场二楼参加健康讲座,并告知体检将另行安排。在讲座中,销售人员不断推销胶原蛋白复合肽产品。朱先生在销售人员的巧言令色下,花费3000多元购买了名为“小分子活性肽”的保健品。回家后,他的儿子发现这不过是普通食品,朱先生意识到被骗。他要求退货,但商家以无质量问题为由直接拒绝。无奈之下,朱先生向新北消协寻求帮助。

处理过程及结果

接诉后,新北消协罗溪分会的工作人员介入调查。经查,朱先生所购买的“小分子活性肽”并无保健品标识,实际上是一种普通固体饮料。朱先生回忆称,在口头推销过程中,推销员多次强调该产品含有的复合肽成分能改善记忆力、预防痴呆,并对心脑血管有显著益处,这让他信以为真,才决定购买。面对投诉,商家负责人承认,为增加盈利,推销员可能过度强调了产品的优点,导致朱先生理解上产生偏颇,并承诺今后在产品宣传中,会真实、全面地介绍商品信息,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误导行为。经过调解,商家最终同意全额退款,并承诺在安排好免费体检后通知朱先生。朱先生对这一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分析

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商家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有责任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向消费者全面介绍产品信息。在本案中,商家先是以免费体检的名义吸引朱先生,随后在产品宣传时,却未能全面披露信息,而是过度强调胶原蛋白复合肽产品的所谓疗效,导致朱先生误以为其为保健品,才与商家达成交易,商家理应承担因未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产生的违约责任。

消费提醒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市场蓬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针对老年人的各类骗局。新北消协提醒消费者,警惕那些以"免费"为诱饵的活动,如讲座、体检、旅游、抽奖和聚餐,这些往往是推销产品的幌子。更不要轻信保健品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夸大宣传。如果一定要购买保健产品,认准"小蓝帽"标识,仔细核对产品批号和说明书,了解产品特性。如有疑问,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进行真伪查询。(常州市新北区消协 张维明)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