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社会>>

去冰背后藏猫腻 消协助力全额退款

2024-08-15 17:36:31 常州市消保委

案例简介

近日,消费者高先生反映,今年6月15日上午十点多在新北区某饮品店买了一杯13.9元的轻咖柠檬茶,备注去冰,当自己拿到后却发现杯中饮品容量不足杯子的三分之二,面对这一情况,高先生立刻提出了质疑。门店的回复是,他们的饮品都是按照统一的程序制作,每一杯都有固定的容量。这一答复让高先生感到十分不满,他认为商家的回应过于敷衍,并且觉得自己在这次消费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此,他向新北消协寻求帮助,希望商家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赔偿。

处理过程及结果

接诉后,新北消协的工作人员迅速介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先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面对这一情况,商家表现出了积极的配合态度,并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他们的饮品标准是包含冰块的,当顾客要求去冰时,门店会根据配方标准比例调整剩余的物料,通常还会加入直饮水以保持容量。可能是当时制作该饮品的员工没有按照这一流程操作,导致杯中饮品容量不足。既然是商家的工作失误,那后果就不应由消费者来买单。后经过调解,商家同意为高先生退款,并额外补偿32元消费券。高先生对此处理结果表示认可,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

案例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的规定,消费者拥有公平交易的权利,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石。这一权利要求所有参与交易的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经营。商家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不仅在产品的质量上,也在服务上提供保障,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案中,在消费者购买饮料的过程中,他支付的是饮料的费用,而非冰块。因此,当消费者提出去冰的要求时,商家有责任确保饮品的实际容量与消费者预期相符。这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商家诚信经营的体现。如果消费者对饮品的容量有疑问,尤其是当去冰后容量减少时,餐饮经营者应及时提供清晰、正面的解释,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消费提示

面对动辄20元、30元的饮品价格,消费者自然期待的是真材实料和物有所值的体验。高价饮品绝不应成为"水货"的代名词。新北消协在此提醒所有经营者,消费者愿意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支付,但经营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坚守诚信和公平的原则。经营者应将差异化经营的重心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确保消费者在每一次消费中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价值和满足感。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还能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实现长期的商业成功。

(常州市新北区消协 张维明)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