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胡杨柳”
——记北京住四新疆昆玉文化中心工程项目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柳俊静
“平凡”,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却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如何让平凡的岗位造就不平凡的人生,这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和他无关,现场上烈日炙烤的艳阳、雨中施工的泥泞、风雪中踏路的艰辛只能自己细细体会,这其中的艰辛,他心里最清楚。毕业八年来,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扎根项目、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他就是北京住四新疆昆玉文化中心工程项目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柳俊静,也被大家称作“胡杨柳”。
“昨天”
2010年10月,24岁的柳俊静,从廊坊师范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走进了住四公司的大门,被分到常营中学项目部当技术员。他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整天盯在施工现场,把理论和实践流程结合起来,并跟着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学习制订技术方案、向工人们做技术交底、进行现场技术复核、向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图纸的深化设计…很快就掌握了一个技术员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脱离职场“小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技术员。与此同时,他编制的《大开间水泥混凝土地面防开裂质量控制》、《泡沫混凝土工程应用》等成果获得集团QC成果、优秀科研项目等奖项,并先后被评为住四公司“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科技创效杯”竞赛先进个人一等奖、先进职工等称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总是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针对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不恰当之处,常常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并赋予行动。他总是边检查边统计,对问题点详细记录、认真思考,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项目解决了许多难题,是同事们眼中名副其实的“技术达人”。功夫不怕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柳俊静逐渐成长为设计、施工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的技术人才。
“今天”
2018年2月,新疆昆玉文化中心项目部成立,柳俊静接到任务后没有一丝迟疑,把手头的工作交给了同事们,把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托负给了妻子,带着老党员陈波、杜引、谢太顺,首先驱车前往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故乡踏上援疆征途。3月底,项目部全体援建人员陆续抵达,工程建设正式开始。然而,最难的时刻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初来乍到的项目人员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和善变的恶劣天气对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由于物资过于匮乏、形成严重的卖方市场、物料价格高昂,项目部人员需要跑到和田,墨玉等地去询价找供应商、研究解决置办生活和办公等用品。面对如此艰难的形势,柳俊静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心扑在生产一线,以身作则,随时注意员工情绪、帮助员工打开心结。
新疆昆玉市文化中心工程施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有领导向住四公司领导质疑:“为什么不派经验老道的项目经理来,柳俊静这么年轻,工程建设靠他,行吗?”柳俊静脸上虽然笑着,但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口气。他时刻坚守一线,刻苦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从踏勘到组织施工,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是他带领的项目团队工作速度不减,士气不降,为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基础。并带领项目部提前进行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方案的编制、审批及专家论证等,采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交底,使施工人员更直观、清晰的了解工艺流程,为生产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措施,建立工程质量验收台账、质量合署办公,严格的过程把控,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5月31日,新疆昆玉文化中心项目部在与同期施工的7家单位进行安全、质量、文施、进度等方面的综合评比中和参与援建的北京市属国资企业施工单位评比中,项目部分别以87.5和47.85分的成绩名列首位,为北京援建的国资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工作的同时,柳俊静积极发挥党支部副书记的作用,时刻关心关爱员工成长并主动请缨,以党建带团建,激发青春正能量,划出党员责任区;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担任员工导师。他不仅耐心的给员工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教实操,还结合员工特点摸索出“有办法,不怕错”的理念,让员工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元宵节就少你一个,五一、端午能回来吗?孩子很想你”看着屏幕那头的妻子,柳俊静沉默不语,他自知亏欠家人太多…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柳俊静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错过了女儿成长中很多重要的瞬间、甚至是研究生考试……为了生产进度,他选择奋战在施工一线,为工程的不断向前推进而添砖加瓦。他总说:“一些都是为了工程建设,自己的事儿小,耽误了工期事儿大。”
“明天”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人的脚步那么坚实,胸怀那样宽广,境界那么高尚?那是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强党性使然,是大漠胡杨的坚韧、兵团精神的感召使然,是一名援疆干部恪尽职守、满腔热忱、无私奉献的使命使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柳俊静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在工作、生活中争当先锋模范和吃苦耐劳的形象,却深深的印在了每一名员工心中。他对工作热爱和勤奋善思,换来的是对每个工作流程、每个工序的了如指掌;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柳俊静就像一棵胡杨,无畏风沙、坚忍不拔,扎根项目,将党旗插在工地上,将党员的标杆作用树立在职工身边。他是一面镜子,带领全体援疆铁军“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他是一面旗帜,激励着全体援疆铁军奋勇争先、开拓进取,为建设美丽新疆,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不懈努力。(董西玉、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