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齐鲁晚报·碧桂园阳光助学直通车正式在济南市章丘区启动。据悉,阳光助学活动将在全省资助至少百名阳光学子,为每人资助5000元的助学金,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超过200人。
阳光的播洒者
为帮助每一个有追求的青年学子,齐鲁晚报和碧桂园组建起一支阳光助学服务队,阳光助学直通车的第一站,是章丘。
8月7日是2020年山东高考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在章丘文祖街道办事处东田广村,一对双胞胎姐弟双双考出了不错的高考成绩,刚刚填完志愿,弟弟便在一个辅导班找了个临时的工作,已经上了两天的班。
在章丘廉租房小区明水怡祥苑,小雨独自在家琢磨着志愿的填报。自幼失去父亲,与妈妈相伴生活十几年,小雨也格外懂事,高考分数不高,进入一所好本科院校的希望不大,小雨绞尽脑汁得在选一个学费不高的公办院校。“如果选一所独立院校,肯定是能被录取的,可是学费太贵,妈妈原本也没什么正式的工作,不能让她负担太重了。”小雨说。
在明水热电厂宿舍,刚刚填完志愿的小杜匆匆赶回家,同样是与妈妈租住在一处狭窄的小房子里,家里没有电脑,他上午赶到同学家里上网填完了志愿。576分的高考成绩可以让他上一个还不错的大学,填完志愿风尘仆仆回家的小伙子一脸阳光。对于近在眼前的大学,他充满期待,原本面带愁绪、心情有些低落的妈妈也因为儿子的自信与乐观而变得舒展了很多。
“一路探访被这些学生感动着,阳光助学帮助他们圆梦,但他们自己其实就是在发光的,也用他们的阳光感染着我们。”碧桂园凤凰源著营销总监张楠说道,在一路探访中,他被孩子们自强不息的阳光精神感动了。
“这更坚定了我们阳光助学的决心。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子圆梦,也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播洒阳光的使者。”碧桂园凤凰源著项目总经理殷翌杰、长清青城项目总经理魏强在寻访过程中深有感触。
以需定捐,真正急人所急
据介绍,2002年,齐鲁晚报加阳光助学活动首次起航,18年的时间,3000余名学子在阳光助学的帮助下走进大学校园。
除参与阳光助学活动外,碧桂园还在山东各地开展了公益行等公益行动。2014年起,碧桂园集团的“百城公益行”走进山东。这个活动是以行动支撑,动员全国人民将点滴爱心扩散到更多的领域、更广泛的群体,一点一滴地做好每一件公益实事。
在行动开展的第一年,碧桂园在山东有9个项目现场签下爱心承诺书,在10座城市进行爱心传递,同时联合志愿者、爱心业主和商家联盟成员组织募捐,帮助学生就学。
从此,助学之路越走越宽
2016年,9个区县;2017年,9个区县;2018年,10余个区县;2019年,10余个区县……坚持至今,碧桂园“百城公益行”的脚步几近遍布齐鲁大地的每一座城市。所到之处,为贫困学生捐款并送上书籍、书包、文具玩具和生活物资,为学校捐助电脑、冰箱、空调、桌椅、体育和健身器材,为城市建立爱心书屋,碧桂园的每一份捐助极为务实且真诚,急人所急。
“碧桂园的助学不同于传统形式的‘强捐性’助学,而是先深入实地进行考察,了解学校的实际需求后,再购买捐赠物资。这保证了捐赠的实际意义,而不是流于形式。”翟家村小学校长张合辉说。
深耕教育扶贫,探索公益生态链
作为碧桂园集团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出身贫寒。他曾说过:“18岁之前没有穿过鞋,高中时因得到政府7块钱的助学金和2块钱的生活费才免于失学。”
这几块钱的恩情,让他极为感念,并从此对教育公益事业情有独钟。
1997年,碧桂园集团才刚刚成长,在地产行业立稳脚跟。当年4月,杨国强就拿出是时近一半的身家,委托羊城日报社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倾囊资助贫困大学生,唯一的要求是——“我不想公开公司和我个人的名字”。行善而无声,直至2007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杨国强,这件善行才对外公布为人所知。截止2019年,碧桂园向仲明助学金捐赠总金额约3800万元,受益学生约10750人。
2002年,杨国强出资2.6亿元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招收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承担他们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博士毕业的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目前总投入已超6亿元。创办至今,国华纪念中学接收了3096余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并保持着极高的本科升学率。截至2019年,已毕业2405人,硕士707人,博士120人,出国深造91人。
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碧桂园在自己以身作则做公益的同时,也在构建可持续的公益生态模式。
每一位仲明学子和国华学子,都会签订一份“道义契约”,承诺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将向助学金管委会或学校回捐资助款或本金,用于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据了解,80%的仲明学子在受助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每年每人平均公益时间约46小时,且在数十所高校都建立了仲明服务队;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学子们,也成立了校友会并设立校友基金,首期便收到校友捐款60多万元,以帮助学弟学妹。
有慈善人士分析,碧桂园的公益之心,照亮同行者,已然形成持续、传承的生态链。
产教融合,授人以渔,创新办学体制为扶贫挖根
重视教育,深根在碧桂园的基因中。据悉,自1997年起,碧桂园参与的慈善捐款累计已超67亿元,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其中教育和教学是重中之重。
2013年,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及联席主席杨惠妍捐资创办全国唯一一所面向贫困学生全免费的大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截至2020年7月总投入超7亿元,累计招收高中毕业生2476人,其中贫困家庭学子2089人,学院累计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413人,就业率达100%。
2019年,碧桂园集团、国强基金会捐资近3亿元开设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院,计划3年内招收2000名学生,并坚持公益属性,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一切费用。
全就业、优就业背后,是碧桂园对产教融合办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命题,碧桂园将学校供给侧、企业需求侧融合,成立“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让企业深度参与到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践培养过程中来;创建专业基础培养、专业岗位分流培养、企业实践教学培养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实现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业界专家认为,将职业教育与技能脱贫结合,将企业终端需求与学校教育过程结合,碧桂园授人以渔的教育模式,将教育扶贫运营得更加精准。
据悉,2020阳光助学正式启动后,随着章丘和长清的寻访之旅结束,齐鲁晚报将携手碧桂园在8月继续走进宁阳、金乡、曲阜等地,寻访学子,倾听他们逆境中努力的故事,助他们完成大学梦。(朱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