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以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5G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正加速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对这一趋势有着强烈的紧迫感,他经常说:“如果我们不能感受到未来已来,我们就落后了!我们应该是一个高科技企业。”
碧桂园布局高科技 风从何处起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住建部对未来房价走势和房地产行业未来趋势的最新表态;“房住不炒”被明确写入“十四五”规划,这些现象表明,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从高增长时代转入存量竞争时代。
面对不断逼近的行业天花板,房企们一方面需要对内梳理产品、服务全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外寻找增长极,积极拓展业务版图;要想实现这两大目的,智能化无疑是最好的突破口,不管是“十四五”规划,还是2035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智能制造”都被多次提及。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行业,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还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表示,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站在时代浪潮风口,凭借对当前趋势的前瞻把握,碧桂园早在2018年便开始了科技版图的谋篇布局,积极探索建筑机器人、餐饮机器人及现代农业、碧优选等新业务,并致力于引入高科技赋能地产主业,引领建筑行业生产方式变革。在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看来,机器人业务能够提升碧桂园的核心竞争力,认为碧桂园应该与时俱进,以高科技为传统的地产行业赋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智能建造不仅是房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谋求自身转型的需要,更是全球劳动力结构变迁下的必然趋势。日本最大的建筑公司清水建设株式会社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坂本认为:“数据显示三分之一(日本建筑)的工人年龄超过54岁,而且他们正在考虑不久就退休,而且今后也不会有年轻的建筑工人接替他们。”国内建筑业也已出现用工难的现象,年轻人不愿意去建筑工地做“重”“粗”“脏”的工作。2019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已升至40.8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已经超过24%,这一数据每年以1-2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建筑工人“新老不接”,用工荒、用工难问题也在呼吁智能建造加快进场。
在此背景下,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投入大量资金,聚集一大批机器人专业的硕博士,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
(博智林机器人大楼)
企业实力高科技人才双加持 风头正当劲
高科技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厂房,而是技术、研发人才这些无形资产。碧桂园的子公司博智林聚集了一大批机器人博士研发人员,这恰恰是高价值的无形资产。
博智林目前有70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4000多名,平均年龄30.2岁,包括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土木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碧桂园集团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47位,居全球房地产行业首位,企业规模实力雄厚。
借助世界500强企业丰富的项目资源、雄厚的资金和高端人才等优势,博智林的研发应用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
大量优秀人才“死磕”各自的研究方向,经过时间积累换来的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博智林深耕机器人伺服、传感器、导航、视觉、软件五大核心系统,其中基于模糊自适应的运动控制算法、智能视觉传感器等填补了世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空白,自研的激光雷达多项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博智林多项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作为房地产行业头部企业,碧桂园布局建筑机器人,有独特的应用场景优势。碧桂园开发建设经验丰富,深谙建筑施工需求,丰沛的土地储备和布局全国的多个项目,为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落地试验应用场景,围绕需求研发机器人更加贴合行业发展的实际。
同时,碧桂园还有拥有行业少有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覆盖了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到园林、装修、营销、物业等多个环节和业务板块,围绕地产主业的产业链资源,保证了从预研设计、样机测试到小批量生产、工程测试、工程服务、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整体解决方案等的及时验证和应用,一次次的数据反馈,能有力地助推博智林机器人的产品迭代和智能建造解决方案的完善升级。
“碧桂园集团在短短近三年时间里,针对BIM、装配式建筑和建筑机器人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和人才,开展全面的研发,目前已经交付了大批量的机器人,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教授如是说。
从2018年7月到2021年3月,碧桂园博智林科技就在产品和技术上实现诸多“零”的突破,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技术创新无止境 风往何处去
目前,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近50款,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042项,其中发明专利2161项;已获专利授权984项,其中发明专利262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形成了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适用于大多数现浇住宅、PC装配式住宅、工厂、公共建筑等建筑类型;并有在研建筑机器人47款,绝大多数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其中18款超过200台建筑机器人在全国14个省份的60多个项目上开展商业化应用。
(博智林地库喷涂机器人)
今年2月2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中,碧桂园开发的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成为全国7个试点项目之一,也是目前国内真正引入建筑机器人且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为贯彻落实住建部文件精神,3月山东省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发布《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到要引导建筑工程项目加快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到2022年底,要建成建筑机器人研发基地,初步形成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圈。
“过去是工人在施工现场绑钢筋、支模板,未来可能就是机器人在干了。”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政府将要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并在诚信评价体系激励、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企业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进智能建造是大势所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建筑机器人将在山东碧桂园项目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助力地产业务大幅提升效益。
企业因应时势主动作出改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走向。碧桂园作为国内房地产头部企业,为当下国内正在谋求转型的地产商转型提供了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样板。碧桂园希望新业务的成功使地产主业像“老虎插上翅膀”,正如莫斌在碧桂园5月管理会议上鼓励各区域、项目大胆拥抱建筑机器人中提到,“新业务一定能成功,碧桂园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对于未来机器人业务的发展,正如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所说,“机器人正在积蓄澎湃的力量,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想象”。我国“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产业形态。可以断定,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土木建筑工程将不断交叉融合,将持续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也必将从建材标准、建筑工艺、建筑标准全产业链对建筑业进行重塑。
碧桂园刮起的这阵博智林科技风,让未来已来,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