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元旦假期消费分析和促进汽车消费措施
假期消费市场有序恢复 汽车消费快速回升
本报讯 (记者 丁 莹)近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元旦假期消费市场分析和促进汽车消费措施。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居民出行、线下消费等逐步增多,2023年元旦假期消费市场有序恢复,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平稳。
一是热点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在节日氛围和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年货、日用品等商品需求升温。元旦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10.2%和2.6%。二是服务消费呈现恢复态势。各地餐饮门店陆续恢复堂食,餐饮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冰雪消费持续升温,丰富多彩的跨年活动受到青睐。跨省游、长途游需求明显增长,热门旅游目的地酒店住宿率和预订率持续提高。机构数据显示,元旦三天电影票房突破5.5亿元,全国影院营业率达到85%,创10个月以来新高。三是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发展。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指导开展“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年货节”前5天全国网络零售额达2080亿元,比上届同期增长4.7%。其中,年货礼盒、健康滋补用品、进口生鲜食品等销售增长较快,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动能不断释放。四是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平稳。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食用油、肉类、鸡蛋、蔬菜进货量均较节前增长。价格方面,粮食、食用油、牛羊肉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猪肉、鸡肉、鸡蛋价格小幅下降;30种蔬菜批发均价上涨1.5%。
关于当前汽车市场形势,束珏婷表示,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2022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一度出现大幅下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系列支持举措。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会同16部门出台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各地积极推出配套举措,包括汽车限购地区增加增量号牌指标,20多个省市实施汽车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多个省市取消皮卡进城限制。2022年8月1日起,相关地区取消国五排放标准二手车限迁政策;去年10月1日起,全国二手车经销企业可以反向开具二手车销售发票;今年1月1日起,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关措施已经实行,进一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二手车诚信交易、放心消费。
随着系列政策显效发力,汽车消费快速回升。2022年7-11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增速较上半年回升22.3个百分点。前11个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从近期情况看,受疫情和有关支持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一定波动,扩大汽车消费面临一定压力。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这为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一是抓政策落实。加大汽车消费政策文件落实督导力度,及时推广地方好经验好做法,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是抓措施完善。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措施,着力破解汽车流通的堵点、难点问题,促进汽车梯次消费、循环消费。三是抓环境优化。协同相关部门支持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四是抓制度健全。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