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让好货有好价 让种地更科技
□ 本报记者 彭 燮
近日,“农强国强 数字力量”主题研讨会在阿里巴巴杭州总部西溪园区举行。农业农村部、浙江省农业厅等相关领导和专家与来自全国14个县(市、区)的政府部门负责人畅聊如何通过数字技术“种好地”。
“我们与阿里巴巴共建的产地仓最近每天发货农产品数千单,仓里人手忙不过来,还要请附近老乡打零工。”广西灵山县县长张海兵说,希望产地仓的作用能发挥得更好。
据悉,2022年,广西首个农业智能产地仓和数字果园在灵山落地。建成以来,已累计发出荔枝约30万公斤、柑橘约140万公斤。借助阿里巴巴数字分选、销售技术,广西水果实现了高端果进商超电商、普通果进周边市场、次果加工果汁的“三条通道”,三者之间能拉开20%左右的收购价,真正实现了让老乡们增收,让好货有好价。
据了解,为更好保障灵山荔枝种苗生长、实行标准化生产、采集生产大数据,灵山县农业农村局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未来果园”。这套定制化的数字生产系统包含五大功能,其中水肥一体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让一个人管理上百亩果园的浇水施肥,让荔枝树“按时吃饭”。果园里还配备了土地墒情仪、气象仪、虫情灯、孢子仪等设备,虫情灯会在每天晚上捕捉并拍照记录园区虫子的情况,孢子仪、气象仪、土地墒情仪会将果园里的细菌、病毒、天气、土壤湿度、酸碱度等情况实时上传云端。专家表示,通过采集这些农业生产大数据并建模分析,可以了解荔枝生产“大小年”背后的原因,破解农户收入不稳定难题。
以往,荔枝种植户往往通过果贩进行统销,果好果差都是一个价,种好种差一个样,农户缺乏精耕细作的动力。如今,荔枝通过阿里巴巴研发的数字化分选线“做CT”,用大小、体重、糖度等为其分选分级。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以此为契机,向农户提供分级标准、种植建议,进一步提高乡亲们种出好荔枝的积极性。
浙江省象山县的特产“象山红美人”柑橘,被誉为柑橘品牌“顶流”,部分果园能实现亩产20万元。在该县副县长石赟甲看来,“象山红美人”柑橘的价值提升,离不开数字技术和网络销售模式的加持。
2020年,象山与阿里巴巴数字乡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起了“象山红美人”柑橘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平台,从统筹规划、人才培训、智慧物流打造、数字农业、数字营销、品牌推广等入手,对“象山红美人”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升级。在网络销售上,抓住“象山红美人”柑橘皮薄多汁的特质,在淘宝、天猫等阿里电商平台,突出“插管可吸”“挤压出汁”等产品亮点,还推动其进入盒马等新零售渠道,成为供不应求的“爆款”水果。
如今,象山果农们不光是种柑橘赚钱,还可以通过开班教授柑橘种植知识来增加收入。石赟甲希望,在未来能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赋能象山县衍生的认证和培训体系。
“通过我们多地实践,发现很多模式逻辑是相通的,无非是灵山荔枝、‘象山红美人’、辛集皇冠梨具体产品的区别。”阿里巴巴副总裁项煌妹表示,通过数字技术,可有效提升品牌的整体价值。
项煌妹表示,阿里巴巴通过推动数字化从餐桌到土地,探索出了品牌化提升乡村价值、互联网化助力农文旅融合、数智化畅通产供销全链路、实训化促进乡村就业创业4条路径,希望用带着温度的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