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公司《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
六成多消费者非常关注可持续发展
□ 本报记者 丁 莹
近日,全球性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深入探究企业领导人、客户和员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主要关注点。该报告基于该公司对全球上千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3万名消费者的调研。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能源转型业务主席、可持续发展业务主席邹娟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有60%以上的受访企业无法按计划达成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并渴望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所以企业想要实现这些目标,高管应当以政策、技术和行为为重点抓手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此外,约64%的消费者非常关注可持续发展。
报告显示,围绕环境问题存在一些分歧。一是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平均支付12%的溢价,但现实是这些产品的价格仍然明显过高。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消费者希望做出环保的购买选择,并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但是,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如美国消费者愿意为环境影响小的产品平均支付11%的溢价。但在美国,标榜为环保产品的平均溢价高达28%。研究发现,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中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中,消费者的环境关注度最高,消费者愿意支付15%~20%的更高溢价。相比之下,英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消费者只愿意支付8%~10%的溢价。二是消费者的行为转变之快超乎许多企业的预测。政府法规政策等外部因素对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如在英国,自2015年政府开始要求零售商收费以来,超市的一次性塑料袋使用量已经下降了98%。三是大多数企业的卖点并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全球来看,48%的消费者在思考环保时会考虑产品的使用方式,他们更关心的是产品如何重复使用、是否耐用以及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相比之下,大多数企业是以产品生产方式、天然成分和农业实践等为卖点销售环保产品。这样的做法使许多消费者将“环保产品”与“高端产品”混为一谈。在这种需求与卖点的错位下,近一半的发达市场消费者认为,环保生活方式的成本过高。相比之下,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大约有35%持有该观点。四是消费者很难辨别环保产品,也不相信企业会生产环保产品。调研发现,50%的消费者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他们的前四大购物标准之一。但是,他们也有可能在错误的认知下做出购买决定。比如,当被问及两种产品中哪一种的碳排放量更高时,消费者有75%的判断是错误的或表示不知道。消费者表示主要靠标签和认证信息来辨别环保产品,然而大多数人无法准确描述有机生产或公平贸易等常见可持续标识的含义。此外,对于企业缺乏信任也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只有28%的消费者相信大企业会生产真正环保的产品,而相信独立小企业的消费者占45%。
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刘洋表示,有75%的企业领导人认为他们没有将可持续发展很好地融入业务中;有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行为来落实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目标或战略。但只有45%的非管理人员表示雇主提供技能转换和升级的培训机会,创造内部转岗的可能性。在实践中,很多CEO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外部招聘解决各项技能差距,包括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能差距。“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将对于许多行业和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说。
报告建议,企业应当通过巧妙地提高技能和培养学习精神,从而应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相关挑战。
第一,制定前瞻灵活的战略。研究表明,很少有企业会把战略规划跨度延伸至3年以上,那些即使做了5到10年战略规划的企业,也往往把重点放在未来的技术应用构想上。这些计划没有充分考虑法规政策和消费者行为这两个同样变化很快、影响很大的因素。第二,精细化消费人群运营。企业需要划分消费人群,打造吸引不同人群的创新产品和价值主张,比如按照各地市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购物动机来划分消费人群。第三,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在当今多变的环境下,企业可以积极进行营销试验,使用数字化工具快速测试能引发不同人群共鸣的可持续发展宣传信息,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迭代优化。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足够的信息,从而做出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购物决定。第四,参与法规政策的制定。在世界各地,政府法规政策势必成为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巨大推动力。无论身处哪个行业,企业都必须走在最前沿,协助制定影响其业务的法规政策。企业能否超越竞争对手,将取决于能否预见到政策变化、建立面向未来的产品组合。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