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绿水青山的“守护密码”
河南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赋能低碳绿色发展
“这是我们刚生产的聚丙烯酰胺,一个月能出货4000吨左右。”近日,在位于河南新乡县的河南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指挥叉车将一件件包装好的产品装进货车,准备发给南方的客户。
走进该公司的研发中心,则是另一番景象。只见研发人员将几种不同型号的聚丙烯酰胺按照比例,倒入四个装有洗煤水的试管中,不一会,原本乌黑的洗煤水变得清澈起来。
据了解,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专注于功能性水基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酰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服务,成功构建了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完整产业链。产品作为絮凝剂、增稠剂、减阻剂、粘结剂广泛应用于市政/工业污水处理、油气开采、民用等领域。公司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已稳居行业前列,尤其近年来,该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及省级荣誉30余项,并于2023年获得新乡县县长质量奖。
河南博源新材料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
“公司研发团队75人,其中高分子领域知名专家5名,以博士、硕士为主的研发团队70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80%以上。我们与中科院、上海石化院、郑州大学、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一流技术,紧盯市场亟需产品联合攻关。”总经理牛富贵不无骄傲地介绍,“公司研发的耐温抗盐和高效能污泥脱水产品,分别填补了石油开采领域和污泥深度脱水领域的国内空白,研发的高分子高强度过滤膜系统补齐了行业短板。”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以来,便树立了“成为国际一流聚合物品牌引领者”的愿景,坚持“科技成就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建立完善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位一体的研发体系,主持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发,参与3项国家标准制定,近3年授权专利83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软著7项,15项技术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成功申报国家级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为企业源源不断培养高技能人才,使企业科技创新有了源头活水。
据介绍,该公司从2016年开始导入卓越绩效管理,大力推进全业务、全流程、全环节卓越绩效行动。围绕“体系构建”“卓越管理”两个主题,探索构建“评价-诊断-改进-创新”的管理循环。以“科技型、应用型、服务型”为企业发展方向,以“精细化、差异化、高端化”为产品发展方向,促进了企业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双循环、两融合”;以创新、科学、高质量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各项经营指标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科院宁波所专家在博源公司进行考察交流。
近年来,公司先后通过了ISO1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Q/SHS0001.1-200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信用建设方面,获得了AAA级信用企业和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称号,产品通过美国NSF认证、欧盟RoSH、REACH检测和CE认证,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滑压力,该公司营收仍然由3.89亿元增长至5.53亿元,增幅42%;利税由2000余万元增长至3700余万元,增幅85%;产品市场占有率达17%,其中高粘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科研创新和全面质量管控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两大法宝。”牛富贵表示,公司将积极向管理先进企业和行业标杆学习,深入探索、创新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发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和示范引领作用,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创新的道路上持续深耕,以“净化全球,远离污染”为使命,不断提高污水治理能力,高标准打造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低碳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宋晓霞 肖银宝 王引成)
(广告)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