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编读专区>>

新闻写作从“现身说法”中学功夫

2014-08-26 16:51:37 中国新闻出版报

   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网络,所有载体上的新闻最后都要落实到“写”这个实践环节上。仅仅是纸上谈兵,是培养不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因此,无论是消息、通讯还是评论的教学,都应在实践上下功夫

    从“通识”角度切入

   新闻写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模式,是与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的。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新闻的人来说,他们经常会弄混新闻语言与非新闻语言的界限,新闻表达逻辑与非逻辑的分野以及个性化表达与公共表达的区分。而这些内容如果搞不清楚的话,将直接影响到其今后所写作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忽视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等概念性内容的理论教育。

   学习新闻写作必须阅读经典。这里的经典不能作狭义的理解,一方面是指经典的新闻篇目,另外一方面是指非新闻类的书目。记者在打好新闻学基础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对新闻写作的培养要从“通识”的角度切入,提高记者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写出来的报道内行看着不外行,外行看着不迷茫,从而真正实现服务人、影响人的目的。

    吐故纳新中悟门道

   新闻写作课程必须要“写”。目前,大学新闻学都会开设消息写作、通讯写作等课程,在一个学期之内,这些课程的老师会根据一个逻辑进行线性讲座。笔者以为,完全没有必要等到老师全部讲授完毕之后才让学生开始动手。可以通过“写作—发现问题—反思—再写作”的循环过程,学生不断地吐故纳新,自我反省,从而“悟”出新闻写作的门道之所在。

   老师也应该在教学环节中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设置、作业讲解等方式,不断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经过现场操作,学生们会发现自己在采访过程、主题设立、细节采集、结构设置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方向和方法。

    实践摸索中找方向

   新闻素养是一个范围广、内涵丰富的话题,这包括新闻敏感性、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新闻事实的观察能力、新闻写作的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好新闻素养培养的准备,可以为新闻写作更上一层楼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方面的准备来源于两点。一是书籍的阅读,目前有大量著名记者所撰写的关于自己从业经历的书,比如柴静的《看见》。还可以从《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出版的讲述报道背后故事的书中找到同类文章。

   另一方面要不断融入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把一篇成功报道的实践摸索过程告诉学生,从而形成对新闻记者职业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目前,新闻教育里的实践缺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期内,为了弥补教师因为自身缺乏实践而无法给学生讲述报道背后故事的缺憾,可以邀请学校所在地媒体的优秀新闻采编人员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与从业者的直接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张世光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