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礼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一批食品浪费违法典型案例,再次彰显了杜绝食品浪费的鲜明政策导向,有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浪费行为却屡禁不止,可谓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既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正因此,杜绝食品浪费行为,当下早已不再是关乎个人“选择自由”的简单行为,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传统美德的题中之义,培育健康消费方式、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必然要求。
对餐饮商家来讲,消费者点的菜品越多,其盈利空间就会越大。因此,要推动商家真正将反食品浪费法有关要求落到实处,不能简单依靠政策宣贯和行为倡导,而是要将其细化为具体的“硬约束”。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发挥部门合力,打出杜绝食品浪费的“组合拳”。比如,进一步明确、细化反食品浪费的监管和处罚依据,对拒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力的餐饮从业者加大惩戒力度,把企业主体责任落在实处;加大违法违规广告宣传行为的治理力度;强化网络“吃播”行为的治理;加大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及时开展“回头看”等,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食品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完善执法规则,健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法律贯彻实施情况,进一步把宏观的法律条款变成具体的、可执行的实施细则,推动相关法律在相关配套制度设计、日常生产经营等更广泛的层面有效落地落实落细,让执法监管行为有详细明确的法律依据。
如果说“硬约束”是从“堵”的客观层面来杜绝食品浪费行为,那么从“疏”的主观层面来讲,通过立好“软规矩”来减少食品浪费行为也同样重要。而“软规矩”的树立,则更多体现在节约意识的培养、节约行动的自觉等,涉及到食品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比如,就餐饮企业来讲,要做到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合理采购原料、优化制作工艺、降低过程损耗,从源头上减少食品浪费;就消费端来讲,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途径,引导更多消费者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消费理念,自觉主动做到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争当反食品浪费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就回收端来讲,要加强厨余食物的再利用,尽最大可能发挥厨余食物的剩余价值,减少最终环节的浪费等。
此外,通过公布的案例不难发现,此次案例中所涉及的均为线下餐饮商家。事实上,在外卖餐饮已经超过万亿元规模的当下,由外卖点餐行为带来的“指尖上的浪费”成为餐饮浪费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问题亦亟待引起重视。如何合理引导外卖餐饮从业者通过明确标示餐饮分量、充分履行提醒义务等方式来落实反食品浪费法有关要求,引导消费者在线点餐时更加合理适量,也应该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课题。
杜绝食品浪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注重发挥政府部门、餐饮从业者、行业协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合力,形成从保障食品安全到规范食品包装,再到杜绝食品浪费的线上线下完整链条和监管闭环。要把制止餐饮浪费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慎终如始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另一方面下大气力推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行为,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