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体经济是我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人类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过去,人类解决温饱和短缺问题,依靠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人类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仍需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形态。要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发展“土壤”,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营商环境。
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到4个工作日以内、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超过1.6亿户、民营企业数量10年翻两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2021年,我国GDP总量达到了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5%;人均GDP达到80976元,比2012年增长69.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自始至终没有脱离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
用更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尤其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真正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虚拟经济应紧贴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其次,就是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无论是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还是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目的都是为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商环境好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自然就会跟着好。
用更好的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应当用好改革和法治两个抓手。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最后,就是要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世界在变,创新不变”,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创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质量创新。无论是“最多跑一次”还是营业执照电子化,无论是“一网通办”还是“掌上办”“网上办”,都是创新的产物,也说明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中国经济“大树”必会根深叶茂、生机勃发,也才能更好地建设成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