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上万元美容仪致脸部凹陷”的话题引发关注。有网友称,在使用一款面部美容仪后,脸部右侧出现明显凹陷且无法恢复,需要进行手术填充。许多网友跟帖,讲述自己使用美容仪的不愉快经历。这一话题再次将大众的视线聚焦到长期处于医疗美容器械和家用电器之间灰色地带的家用美容仪产品上。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颜值经济”理念盛行,方便、易操作的美容仪产品越来越受追捧。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元。
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品类,美容仪的消费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日益被资本看好,各类玩家大量涌入,整个市场实现了超常规增长。然而,新生市场在发展之初总会伴生一些乱象,家用美容仪市场大肆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今年3月,上海一家美容仪企业因销售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产品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50余万元;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告,因存在极端情况下皮肤烫伤安全隐患,深圳一家美容仪生产企业召回超过18万台美容仪产品;11月,知名美容仪品牌ReFa关联公司和Miss Arrivo幻影美容仪代运营公司因虚假宣传合计被罚款65万元。这些案例涉及的问题,只是美容仪市场乱象冰山一角。
新生市场出现乱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关标准规范不健全、不完善。业内人士指出,一款安全又好用的美容仪,除了要符合一般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其安全性和美容功效也要经过科学论证及临床验证。而现在的家用美容仪产品并不在医疗器械的监管范畴之内,其美容功效也没有相关标准要求,这就使得一些商家在宣传推广产品时存在夸大功效、炒作概念等问题。深圳消费者委员会曾从市场随机购买了10款美容仪产品进行评测,结果显示,其中6款产品镍释放量超标,两款产品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风险;另外,有5款产品存在卸妆不干净、温热导入效果差等问题,实际效果与宣传严重不符。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美容仪主要分三大类:射频类、电流类和光照类。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对皮肤的真皮组织进行加热,促进胶原的合成,以达到皮肤抗老修护的效果。正规的医疗美容是保养皮肤很重要的辅助手段,医用美容仪功率大,专业性强,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这也使得其使用费用也较高。家用美容仪的市场售价要便宜很多,但它们一般功率较小(如射频仪功率只有10W,而专业射频治疗的热玛吉瞬时功率能达到400W),功效也差很多,需要长期使用才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家用美容仪并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针对其制定的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内容较宽泛,且不具强制性。这不仅让相关企业在生产上“宽以待己”,让消费者难以辨别和维权,也让监管部门监管失据。
古语云,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美容仪市场要实现规范健康发展,必须立规矩,从严监管。美容仪市场乱象频出,已经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关注。2021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射频美容类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三类射频美容产品将按照医疗器械管理。今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明确,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可以相信,随着家用美容仪被纳入“械字号”监管,以及更具针对性的法规标准不断出台,我国美容仪行业将迎来一场洗牌,经历一次阵痛,整个市场将会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