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警惕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行为

2022-12-26 11:36:58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一批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其中中山市某凉茶店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引人关注。今年5月18日,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小揽分局依法对中山市某凉茶店经营的“感冒茶”进行抽检,发现其中含有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等西药成分,违反我国《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的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凉茶店负责人立案调查,后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这一案例提醒人们,治病要谨遵医嘱、对症用药,不要轻信网上传言,对那些号称具有治病功效的“食品”、保健食品尤其要小心。

事实上,在食品、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并非个别现象,凉茶只是经常出问题的一个代表。在百度搜索“非法添加西药”,会出现298万个相关结果。2017年11月,原食药监总局就发布《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等3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其中涵盖降压降脂降血糖等多种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方法,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苯甲双胍、二甲双胍等。

市场上之所以存在在食品、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的乱象,原因很简单:这样做可以获利。相关生产经营者都清楚,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我国法律规定这些产品不能宣称有治病功效。但生产经营者为了把产品卖出去,总是想方设法打擦边球,扩大疗效忽悠人。“疗效”从哪儿来?就是从偷偷加入的那些西药成分中来。调查显示,目前,减肥类和降糖类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西药成分现象比较突出,比如,减肥类保健食品通常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降糖类保健食品主要添加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有人不理解,既然西药等药品可以治病,可以在市场上合法销售,为什么它们不能添加到食品、保健食品中呢?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许多药品有毒副作用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西布曲明的副作用是对肝脏、肾脏有损害。作为药物使用时,医生开处方或药店出售的药品包装都有详细的用法用量说明,还要列明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内容。但在食品、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成分,厂商既不清楚到底添加多少的量合适,也不会标明(甚至故意隐瞒添加的事实)添加的量,这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健康和安全隐患。而为了降低成本,一些食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会添加比较廉价但毒副作用更大的药物,有的甚至还会使用已被临床淘汰的药物。比如在降糖类保健食品中添加的格列苯脲,属于比较容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而低血糖短期内比高血糖还要危险。正因如此,它已经被其他更安全的药物替代,不再作为临床用药。

在食品、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西药成分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可谓顽疾。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治理力度。通过一系列整治行动,食品、保健食品领域非法添加药品成分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并未完全根绝。这提醒政府职能部门,对此不能有丝毫放松。要从根本上遏制违规添加乱象,就要对其“零容忍”,既要建立完善针对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的独立的法律法规,明确罚则,增加违法成本,又要提高检测能力,强化专业技术支撑,加快禁限用物质检验方法开发,建立通用筛查方法。同时,加强对常见食品、药品非法添加物生产经营的管理,规范企业生产。此外,还要重视开展消费教育和普法宣传,既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轻信商家虚假营销,又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平凉华亭:红牛“链”上谋发展 美好 ...

  •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实现商 ...

  • ​冬季行车易打滑,你可能需要一台凯 ...

  • 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 ...

  • 肃南:牛产业让村级集体经济犇腾发展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