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美容服务机构人员未取得相应医师行医资质、未经审查发布医疗广告、未经许可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活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曝光10起近期查办的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典型案例。这是去年12月份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取得的成效,震慑了不法商家,进一步净化了医美市场,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敲响警钟,提醒人们要科学理性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愈发强烈。近几年,随着大众对医美接受度的提高,医疗美容行业快速扩张,但由于我国医美行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缺乏足够的规范和制约标准,导致非法开展医美活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手术失误等乱象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至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增长近14倍。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的数据则更让人触目惊心——每年平均有两万起由于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
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了促进行业更好发展,近年来,针对医美行业乱象,国家各有关部门曾出台过多个文件,多次开展专项行动,不断推进医美整治工作。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办了一批医美市场不正当竞争案件。2021年1—9月,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5397件,罚没金额3.5亿元。2021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为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工作提供指引。按照部署安排,2023年伊始,全国各地就开始了针对医疗美容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山东等地陆续公布了一批当地医美行业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彰显了各级各相关部门整治医美乱象的决心。
医美乱象的整治也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随着医美行业消费群体日益大众化,消费渗透率提升,低龄和刚接触医美的消费者增多。然而,爱美是人的天性,变美却需要理性。医疗美容虽然能让人变得更美,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曝光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正当其时。比如,打算做医美的消费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国家和地方卫健委官网,查询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被许可的诊疗科目,查询相关医生是否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是不是经过备案的美容主诊医师。此外,需要意识到,“容貌出众与高素质、成功相关联”“整容可以改变命运”等扭曲的审美认知,“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等情绪,都有可能是不良医美机构误导公众的营销手段,切不可盲目跟风。
医疗美容行业发展需要行业组织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医美界的共同坚守。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等方式,引导市场发展方向。企业商家更应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通过扎实提升技术和服务,来实现消费者变美的愿望。
让医美回归本质,仍需要各方不懈努力。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