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受经济波动影响大。近年来,受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个体工商户面临着需求减弱、收入减少、招工难、用工贵、资金周转难等困境。对此,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推出许多改革举措,为个体工商户发展破除障碍。
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具体情况、面临问题、利益诉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帮扶工作不能“撒胡椒面”,更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工商户经营的痛点和难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让政策的“鞋子”适合个体工商户的“脚”,真正把“肥”施到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根”上,让他们成长有韧劲、发展有后劲。
除了不断加强具体的管理、服务、扶持,还要将“小块头”纳入“大盘子”,在发展规划、政策部署中给予个体工商户更多关注。相关政策措施要具有长远性,不只救急,更要治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各地扶持个体工商户的实践主要体现为提效和让利,但这两方面终有天花板。对于个体工商户而言,短期“补血”的确有助于增强体能,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市场中活得长久、活得安稳。也就是说,个体工商户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建基于他们对政府和市场环境的信心和信任。
信心信任何来?从更优的营商环境中来。有人总结,这样的营商环境包括5个方面: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开放开明的人文环境、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具体而言,营商环境的“优”,应该具有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可”特征。可预期,就是保持政策和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决不能朝令夕改,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让个体工商户产生稳定预期;可信赖,就是增强个体工商户对市场环境、未来发展的信心,政府秉公用权、企业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可发展,就是为个体工商户创造发展空间,不仅要让他们活下来,还要让他们活得好、有发展。
个体工商户铺天盖地,国家经济才能顶天立地。当前,国内经济正在加速回暖,从街边摊小店里升起的“人间烟火气”,最先让人感受到了市场复苏的生机与活力。各地也在制定实施激活市场的政策措施,这对广大个体工商户而言是极大的利好。良策如何收到良效,值得期待。
(作者胡立彪系《中国质量报》专职评论员)
《中国质量报》【老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