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5元无人售卖糖水铺、24小时无人售卖鲜花店、无人售卖面包店……据媒体报道,四川成都街头有不少无人售卖商店,顾客可以在这些店里自行选购商品、结账、打包,实现全程自助购物。对此,有评论称,售卖者对顾客放心,购买者也用自觉付款回应售卖者的信任,“无人售卖店”的背后,是一场诚信的双向奔赴。
事实上,“无人售卖店”并非新事物,近年来很多城市都曾出现过这种经营模式。这样的事每每被媒体报道,总能引来人们的赞许,原因很简单:经营者与顾客形成“不见面”的默契,人们从中看到社会诚信的存在,看到人性美好与美好的互动。
彼此信任,这的确是人性的美好,也是支撑“无人售卖店”的基本逻辑之一。在成都肆季糖水品牌创始人李怔熹看来,他开无人售卖糖水店,卖的就是信任,“你越是信赖顾客,其实丢餐率反而越低”。2022年7月,李怔熹开了第一家无人自助糖水店,市场反响较好,随后不断拓展。截至目前,李怔熹在全国已有100多家分店。开一两家无人自助店是运气,短时间内能开到100多家,则真正展示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
当然,智能识别、远程监控、虚拟支付等技术手段加持,也是“无人售卖店”得以四处开花的重要条件。在微信、支付宝等非现金支付形式出现之前,“无人售卖店”并不多见,这一方面是因为现金找零不方便,且付款无法留痕,容易生产后续交易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现金保管不安全。现在,扫码支付普及,店家不需要为现金找付和保管费心。另外,店内安装监控设备,店主既可以远程了解商品售卖情况,及时补货,也可以观察进店顾客,相当于给“无人售卖”在人性信任之外上一道技术保险。
由此看来,“无人售卖店”能够获得发展,其实是多种因素支撑的结果。在这其中,我们乐见人性的美好,但必须承认这是经济理性的产物。“无人售卖店”最根本的存在基础是成本核算,既包括购买者成本,也包括经营者成本。从购买者角度看,到“无人售卖店”购物隐含着名誉成本,如果购买者评估之后认为不付款等非诚信的行为成本过高,自然就会主动付款,很好地做到“慎独”。现实中,多数“无人售卖店”所售商品价值不高,一般人不会为了几个小钱承受做贼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自我评价。但是,若店内所售商品价值较高,则可能面临另一种结果。浙江杭州曾有人开过销售烟酒的“无人超市”,试运营期间付款率只有不足八成,难以盈利,最后只得雇人看店。从经营者角度看,其选择“无人售卖”模式主要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雇人看店每月需支出数千元(具体数字要看当地平均收入水平),而采用“无人售卖”模式,就算有人偷拿商品不付钱,只要每月损失低于雇人看店的花费,就是合算的。
有学者认为,“无人售卖店”能够顺利运营,其意义更多体现在社会价值层面,在商业层面能否大范围推广并取得成功,还有待观察。诚信分为主动诚信和被动诚信,社会上主动诚信的人越多,市场环境就越好,交易就会步入良性循环,“无人售卖”模式就更容易推广;若主动诚信不足,则需加强被动诚信,通过监控技术、交易黑名单等手段来进行保障。
诚信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会自发就在每个人的心里生长出来。归根结底,我们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精心的环境构建,不断培育社会诚信的土壤,最大程度地遏制恶的因素、激发善的力量。我们期待,随着国内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公平交易、诚信经营的市场规则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无人售卖店”涌现出来,经营者与顾客“不见面”的默契成为社会共识,诚信的双向奔赴成为市场普遍存在。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