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锋
对于外卖打包费,消费者诟病已久,许多媒体也掀起过多轮口诛笔伐。然而,有关外卖打包费的种种乱象依然存在,依然在困扰着消费者,依然在侵犯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外卖打包费乱象顽强、任性生存的背后,是经营者自律意识的缺失,是相关监督治理机制的乏力。
诚然,外卖餐饮属于执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如果外卖包装消耗了一定的成本,商家有收取外卖打包费的权利,也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自主定价不等于漫天要价,不等于无序定价,也不等于隐蔽收费、强制收费。《价格法》明确,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经营者应当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不少商家提供的外卖包装仅为一个成本几分钱的塑料袋或五六角钱的保温袋,却要向消费者收取几元钱,其定价远超成本,违背了公平定价、诚信定价、合理定价的法律原则。
另外,打包费往往藏匿于外卖餐饮的整体价格之中,商家事先不会主动明示打包费的信息,也不会设置取消打包费的选项,消费者在点餐时只有接受打包费的份,没有说“不”的权利,甚至不知道打包费的存在。显然,商家如此收取打包费,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监督权。
一些商家收取打包费看“折”或看“券”下菜碟——对于不打折或没有立减券的订单不收取打包费,对于有折扣的或者有立减券的订单收取打包费。如此差异化的收费法,相当于对冲了外卖折扣或立减券,让消费者折了个“寂寞”。
外卖打包费不能成为“乱包费”“侵权费”,也不能成为任由商家“做主”的收费。外卖平台或相关行业协会有必要针对外卖打包费完善自律机制,明确打包费的收取范围、收取方式、定价标准等事项,拉出打包费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并加强对商家的教育引导,要求商家执行,让消费者心中有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应加强对打包费乱象的关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收集问题线索,对查证属实的打包费违法侵权问题,采取约谈、立案查处、限期整改、曝光、支持起诉或发起公益诉讼等方式进行矫正干预,倒逼商家增强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守住法律底线,规范收费、定价行为,确保打包费成为公平、诚信、透明、合理的收费,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当然,消费者遭遇打包费乱象后也不能忍气吞声,做沉默的“羔羊”,而是应该通过投诉、举报或起诉等方式积极维权,共同营造维权的舆论气场。
《中国质量报》【你评我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