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段时间,罐头成为热词。“被多国疯抢的中国罐头为啥这么火”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有分析认为,进入2023年,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货膨胀加剧,本地食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囤货需求上升。而我国的罐头食品品类众多、质量过硬、物美价廉,能够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被列入重点抢购清单。
其实,我国罐头食品一直受海外市场青睐,只是近期在多种因素推动下更火了。数据显示,中国罐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出口额占全球近1/4。2022年,中国罐头食品出口量达312.5万吨,出口额6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和22%,均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不过,事物还得两面看。我国罐头食品火爆海外市场,好看的数字背后也透出隐忧。根据出口数据换算一下,我国罐头价格大约是2.2美元/公斤,这是很便宜的价格。欧美国家近期遭遇通货膨胀,很多新鲜的水果蔬菜价格大涨,有的产品市场售价达到5美元/公斤,甚至更贵。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价格更便宜的中国进口蔬菜水果罐头产品。也就是说,海外消费者固然认可中国罐头“物美”,但“价廉”才是促成其购买的决定性因素。
毋庸讳言,中国罐头食品打拼海外市场,利润并不是很高,赚的还是辛苦钱。这一点,国内罐头食品行业非常清楚。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前不久印发的《中国罐头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国内罐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高技术出口产品都是代加工,具备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缺乏拥有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发明专利,生产技术仅限于产品的某个单一技术环节,前端的技术研发和后端的市场高附加值几乎与行业企业无关,在国际市场上还很难占有技术和附加值的优势,基本还处于全球罐头食品产业价值链低端。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代加工的罐头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也没有足够的资源用于技术创新,不少企业只满足于眼前收益,缺乏战略眼光和品牌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外部环境有变,比如采购规模减少、准入标准提高等,这些企业将会陷于被动,甚至遭遇生存危机。
即使选择转向国内市场,罐头食品企业也要面临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长期以来罐头消费需求不足。从目前的消费市场来看,我国罐头人均消费量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数据显示,欧美国家的罐头年人均消费量为50公斤~90公斤,而我国不足6公斤。业内人士表示,罐头食品在国内市场遇冷的因素有很多,除食品供应链不断完善,物流、保鲜等技术持续进步,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吃到新鲜食品,对罐头食品的刚性需求减弱之外,也和消费者对罐头食品存在认识误区有关。比如,有消费者认为罐头食品不新鲜、没营养,也有消费者认为罐头食品中添加了许多防腐剂,吃多了对健康不利。
由此看来,中国罐头在海外市场的火,其中也有些虚火。而我国罐头产业要去除虚火,实现良性健康发展,还得下足内在功夫。对于如何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经济创造能力,改善出口依存度,推进罐头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纲要》提出5条路径:构建优质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产业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挖掘国内国际市场潜力,推动双循环良性发展。
而面向国内市场,最重要的工作是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激活消费需求。相关企业要按照“三品”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罐头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坚持“标准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罐头食品质量稳定可靠,食品安全无忧。同时,针对国内消费者对罐头食品存在的认知误区和知识盲点,要加强科普宣传,传播罐头文化,多维度打造罐头行业品牌,树立罐头行业品牌的公信力。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