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平台进一步优化协议规则、科学设置起送价格、完善凑单满减机制等要求,以有效防范网络餐饮经营活动中的食品浪费现象,促进网络餐饮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生活节奏加快,“叫外卖”已经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餐饮消费的重要选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户。然而,外卖经济升温的同时,其背后的餐饮浪费现象也不容小觑。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写字楼的垃圾回收处,可以看到很多被丢弃的外卖菜品餐盒内还剩超过一半的余量,有的饮料尚未开封被整盒丢掉……浪费之严重,触目惊心。一项关于大学生外卖食物浪费的调研报告显示,近70%的受访者表示外卖就餐存在浪费现象。
外卖餐饮浪费严重,根源在哪里?专家指出,除一部分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不强外,线上点餐这种经营模式本身存在一些弊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与堂食现场点餐不同,线上点餐看不到实物,消费者仅根据商家给出的图片很难准确估计菜量,这在客观上容易造成超必要点餐。尽管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要求餐饮经营者和外卖平台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在平台页面上提供食品分量、规格、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但现实中仍有很多商家执行不到位。
之所以“执行不到位”,并不是因为操作上有什么障碍,而是商家缺乏执行的意愿和积极性。餐饮商家和平台都有利益追求,消费者点餐越多他们获利就越多,而提醒消费者少点餐,这不符合他们的经营逻辑。搞清了这一点,也就明白餐饮经营者那些促销手段背后的用意了——很多消费者表示,满减折扣、“天天神券”、外卖红包等已经成为点外卖的“标配”,各种促销活动常常让自己“越算越浪费”。有的时候点得越多越便宜,不少消费者会为了凑满减、用红包而“强行加单”。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促销套路,餐饮经营者还经常玩一些“隐性套路”,而这也成为消费者超量点餐的“更有力推手”。外卖商家大都设定了“起送价”,从20元到50元不等,一些知名餐饮店的起送价更高,消费者点餐消费必须达到这个金额才给配送。为了保证最基本的利润,餐饮经营者设置起送价可以理解,但不少餐饮商家将几乎所有菜品的起送价都设置为高于单点该菜品的价格,这就使得消费者不得不点两份菜品或者搭配其他菜品凑单。另外,一些餐饮经营者为迎合潮流推出小份菜,但他们觉得小份菜利润太少并不“力推”,而是将其定高价,却对大份菜搞促销。例如,有餐饮经营者在平台上推介其招牌菜时,同时给出小份和大份两种信息,小份50克重,标价78元,而大份1000克重,标价138元。两者价格相差近一倍,大份菜的菜量却是小份菜的20倍。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选择大份菜更划算。
明算暗算,商家终究是想多卖出菜品,以赚取了更多利润,但消费者超必要点餐的必然结果是造成餐饮浪费。对此,有评论者指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须从“指尖上的克制”开始。
网络餐饮平台一头连着商家、一头连着消费者,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制止餐饮浪费问题上,外卖平台企业一直在进行探索,例如鼓励餐饮经营者丰富菜品规格,在确认订单页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等。但从实践层面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形成外部压力,强化落实。
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从优化餐品供给结构、优化餐品信息展示、强化全流程消费提醒、优化平台规则协议等方面提出10项举措,督促头部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点餐、理性消费,加强对餐饮服务经营者的引导,推动建立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长效机制。这对于防范外卖食品浪费,促进网络餐饮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制止餐饮浪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形成社会共治合力。各地市场监管、商务主管部门要督促和引导行业组织、平台与平台内商户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要求,制定实施反食品浪费相关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同时,引导平台建立健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反食品浪费信息反馈通道,推动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制止餐饮浪费共治格局。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