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
可以说,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针对新情况,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共提出了8个方面31条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在此次《意见》部署的6个方面重点任务中,专门有一项重点任务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要“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既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营经济在质量强国建设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曾经联合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他们将国内的企业发展模式分为“速度型盈利模式”和“质量型盈利模式”。结果发现,质量能力与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在相同的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趋势下,“速度型盈利模式”企业之所以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更大,甚至在销售利润、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方面呈现出较大程度的负增长,其自身质量能力较弱是重要原因。与之相比,“质量型盈利模式”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经营绩效的快速增长甚至显著超过地区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水平,其自身较高的质量能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民营经济必须从传统“速度型盈利模式”之中跳出来,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走新型“质量型盈利模式”。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意见》专门就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可以说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直接服务者,市场监管部门也需要继续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质量创新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意见》将“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作为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项重要具体举措,明确要求“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以及“加强品牌建设”等。广大民营企业应当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抓好创新、质量、管理,通过质量创新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意见》的出台,不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更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意见》的政策效应充分释放,落实落地。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