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崇年
近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出公告,决定取消乌兰县金子海风景区、星星海生态旅游景区等11家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同日,青海发布公告确定省内38家旅游景区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1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7家。
(据9月10日《工人日报》)
青海省取消11家A级旅游景区,闻之不禁为其拍手叫好!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衡量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与世界各地景区竞争的一张王牌。近年来,A级景区越评越多,等级也越来越高。评级本意是为了提升景区服务和旅游体验,然而一些景区却把评级当作“金字招牌”,当作门票提价的借口。门票涨了,“含金量”和服务却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更有甚者,景区内坑人宰人的招数层出不穷、乱象丛生。
景区的等级一般都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拥有了金字招牌,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各地争相启动A级旅游景区创建。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景区和地方只是把创建更高等级旅游景区当作吸引人气、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收入的手段,为了创A而创A。景区砸钱冲刺,反而忽视了A级景区应为游客提供良好舒适旅游体验的本意。
事实上,为了规范旅游景区评定程序、严格旅游景区质量要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规定,各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对所评旅游景区要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对达不到相应等级要求的景区,视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等处理。但现实中,被降级或摘牌的景区寥寥无几,景区评级几乎成为一劳永逸的“终身制”。
国家A级旅游景区资质,是衡量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景区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质荣誉,结果便是自砸招牌、自酿苦果。这次青海取消11家A级旅游景区对旅游行业是一次警示,值得当地有关部门深刻反思,倒逼其加强景区管理,让景区A级资质名副其实。这也提醒我们,加强景区管理,不能“一A定终身”,应能上能下,实行常态化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对不符合A级资质的景区一律摘帽,实行零容忍,并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让景区有危机感和畏惧感,从而把心思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同时,加强景区管理要敢于动真格,今后不论是什么资质的景区,谁损害消费者利益就砸谁的牌子应该成为常态。
11家景区A级资质被取消,还是一面镜子,值得其他景区好好照一照,并以此为鉴,并从中吸取教训,努力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景区服务质量,自觉维护当地的旅游形象和长远利益。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