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正值全国“质量月”期间,9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举办2023年全国小学生“质量安全第一课”活动。同日,由市场监管总局主办、中国质量报刊社承办的第七届“质量安全”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活动正式启动。不仅是总局层面,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质量知识进校园活动。
对质量的追求与创新,是高品质生活的内涵,是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面向少年儿童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将进一步推动“质量工作从娃娃抓起”,有效提升少年儿童质量安全素养,助力质量强国建设。
开展质量知识宣传,有利于更好守护少年儿童成长。质量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产品质量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由于儿童青少年缺乏必要的质量安全消费常识和防范能力,往往更加关注食品的口味、产品的外观等,不会辨识产品质量的优劣,更容易购买到“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安全进校园,通过宣传科普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知识,将有效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让同学们在质量的守护下健康成长。
更重要的是,开展质量知识宣传,有利于引导孩子们从小形成质量意识,将质量理念根植于心中,认认真真学习,精益求精做事,用质量创造美好生活,以质量引领日常消费,感受质量魅力,做好“质量第一”的践行者。具体而言,质量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传承优秀质量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树立时代新风;科学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能够改进学习和生活,使创造质量成为一种理想追求,让人生更加精彩。
质量意识的形成,需要久久为功,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市场监管总局已连续7年开展“质量安全”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活动,受到各地师生、家长的热情参与和支持,成为质量宣传教育亮点活动。
质量意识的形成,需要教育的系统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有“将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部署要求。据媒体从9月1日举办的中国质量(成都)大会“质量教育发展与展望”分论坛上得到的消息,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正会同相关单位编写中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着力推动质量教育从中小学生抓起。
质量意识的形成,需要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应做重视质量的表率,身体力行关注质量、关心质量、重视质量,给优质产品和服务点赞,与假冒伪劣划清界限,让“质量第一”的意识蔚然成风。广大企业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消费群体的企业,要切实担负起质量主体责任,持续在质量创新、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不断以质量优势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