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先验货再交易”模式需要信用机制支撑

2023-09-28 14:56:45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双鞋,到货后发现不合脚,于是打算在该平台将鞋转卖。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这双购买时平台验明为正品的鞋子,再次转卖时却被该平台验为假货。她与平台方面交涉多次,但后者拒不承认自身存在问题,并一口咬定张女士转卖的鞋并非最初购买的货品。

同一双鞋,两次验货结论却截然相反,这种情况难免让人怀疑,要么平台售假,要么其鉴定太随意。现实生活中,张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

近些年,电商经济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商家售假、货不对板、维权困难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改变这种情况,一些电商平台特别是经营奢侈品、收藏品、珠宝首饰等贵重商品及二手物品的平台,引入“先验货再交易”模式,即买家下单后,卖家需先将物品发往第三方权威机构接受专业验货鉴定,买家拿到鉴定报告后,再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模式有专业机构背书,可以为买家和卖家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公正、更透明的交易环境。

从一些平台推行“先验货再交易”模式的实践看,收效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该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黑猫投诉平台的信息显示,一些二手平台的验货回收业务存在大量投诉,验货流程拖延、验货结果与实际不符、验货中心无理由拒收等问题频发。

“先验货再交易”模式原本是为解决电商经营信用缺失问题而生,如今却也遭遇信任危机,确乎有些讽刺意味。从已经出现的纠纷看,主要问题是鉴定专业水平不足、流程不规范以及相关责任不清。对物品进行真伪鉴定需要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若鉴定机构技术实力不足,鉴定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很容易出现检测项目不全、鉴定结果不准确等问题,这必然影响验货服务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可信度。而且,在当下的“先验货再交易”模式中,承揽验货业务的鉴定机构一般是作为平台的合作方出现的,其身份并非独立的第三方信用担保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鉴定纠纷,平台和鉴定机构会相互推卸责任,导致争议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先验货再交易”模式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根源在于其本身缺乏信用机制进行规制。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关于“先验货再交易”模式的法规标准,对平台和鉴定机构进行规范和引导。一方面,完善验货流程和标准,明确争议处理规则,建立验货机构信用管理体系,向社会公布“红黑榜”名单,引导验货机构依法诚信经营;另一方面,强化平台管理,明确平台经营者连带责任,倒逼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选择正规可靠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合作,并对验货行为进行监督。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合肥市市场监管 ...

  •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 ...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 ...

  • 山西朔州开展节前“你点我检”食品安 ...

  •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中秋节前月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