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闭幕。此次进博会吸引了来自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加企业展,展商数量和展览面积均创历史新高;按一年计意向成交创新高,达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
进博会不仅是一年一度的经贸盛会,更显示出强大的溢出带动效应,在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有效改善国内供给、促进消费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博会通过主动扩大进口、引进全球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加速了国内产业链的升级。首先,进博会加紧国内产业链急需的零部件、半成品和原材料的进口,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链的恢复和升级。其次,进博会助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等要素流动的壁垒,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有效推动各国加强创新合作。纵观历届进博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不断亮相,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聚集,为众多行业在全球范围、供应链全领域推动要素重组和再优化提供了宝贵机会。在第六届进博会上,442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展示,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超过前两届的总和。
进博会营造的便利投资营商氛围,大大方便了海外各类市场主体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加快培育更高能级的贸易主体。国际贸易高能级主体主要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进博会中,我国推动更多参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投资商,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兴业。参展本届进博会的企业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进博会是展示技术和行业交流的平台,中国大市场的发展为跨国企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在与进博会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少跨国企业坚定了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自首届进博会以来,参展外资企业陆续扎根中国本土,开设产品线和销售门店。今年,进博会组织300多家展商走进中国各地市场,进一步发掘投资机会,对接各方需求。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引入,会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形成倒逼压力,促使其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进博会不仅持续吸引外商投资,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而且通过引进先进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促进国内企业提升创新发展的能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进博会让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服务走进中国市场,满足了消费升级态势下人们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建设成为高能级强辐射的贸易平台,推动更多全球优质商品、技术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进博会助推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让消费者能够以国内低价买到“新、特、优”的优质进口商品。此外,进博会吸引更多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参与,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
第六届进博会结束了,但更多的合作才刚刚开始。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这场全球盛会作为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窗口,正在不断释放魅力与活力,在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崭新的机遇与美好的未来。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