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惜纯
江苏苏州已建成12个质量创新联合体。截至目前,这12个质量创新联合体已形成质量改进成果800余项,企业授权发明专利300余件;参与制修订国际、行业标准50余项。在11月23日召开的苏州市质量创新联合体推进会上,这些攻关成果,引发社会关注。
2020年,苏州在全国首创开展质量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经过3年稳步推进,已初步形成质量创新生态体系。
质量创新联合体是指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共同组成的,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协同创新组织。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提升,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单个创新主体知识匮乏、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有限。因此,质量创新联合体的建设,是推动质量发展工作的新抓手、新探索、新实践、新动能。作为多主体联合攻关的有效组织形式,质量创新联合体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界限,实现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的跨界合作,并将产业界的需求与学术界的研究紧密结合,有助于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质量创新联合体鼓励各方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质量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同时,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可以有效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共建质量人才“蓄水池”。
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质量创新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质量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质量改进项目,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纲要》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基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既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带动作用,同时也是对多主体协同创新治理模式新的探索。
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创新链韧性,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联合体建设。例如, 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制定发布了专门的创新联合体组建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从苏州实践来看,作为质量创新载体建设的重要一环,质量创新联合体承担着质量创新落地推进的关键作用,已成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生力军”。它不仅聚力品牌建设、赋能产业提升,瞄准创新驱动、助推产业转化,同时还致力于深化合作共享,共促产业融合。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质量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开创了协同创新新路径。然而,当前各地质量创新联合体实践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组建运行与治理机制尚不成熟,行业共识与资源合力尚未形成,跨地区、大协作的质量创新联合体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需要各方不断探索,共同推进实施。
面对挑战,应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质量创新联合体的主体作用,以及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供给,为质量创新联合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环境。同时,创新联合体各方要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做到需求与供给相互牵引、协同进化,前端与后端无缝衔接,形成体系化、持续性创新力量。此外,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路径与模式,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让质量创新联合体成为产业新高地、发展新引擎、未来新图景。
《中国质量报》【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