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时,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我国外贸拥有较强的综合优势,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韧性。过去5年,我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2022年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改革创新,把激发外贸企业创造力摆在突出位置,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事实上,近些年已在外贸发展过程中有所体现。过去,“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大量出口、走俏海外;如今,“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强劲、叫响全球。数据显示,“新三样”出口额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达到4.5%。从“老三样”到“新三样”,体现我国外贸新动能培育方向,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制造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断焕发新生机。
“新三样”异军突起并非偶然。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能源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链正在深度重构。在此过程中,我国较早布局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产业积淀和市场培育,已经具备较强的产业与产品竞争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用20多年的时间,成长为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销售国,实现了“换道超车”。此时出现的市场爆发与产能规模化释放,体现了我国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前瞻性。
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发展拥有一个显著优势:整体基础雄厚,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也愈加复杂化。其特征也从传统的“金字塔”式逐步发展为网状结构,节点不断增多的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断链风险的波及。而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则可以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我国不仅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而且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队伍完备,这些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堪称全球最佳。“新三样”能够走出国门并被海外市场认可,正是有国内制造业的强力支撑,而这也正是我国外贸进出口韧性强、动能足的根本所在。
超大规模市场内蕴巨大需求,也为包括“新三样”在内的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源源不断出现、成长创造了无限空间。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4亿多为中等收入群体,由此形成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就发展趋势看,我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这样的市场像一个“大舞台”,能催生源源不断的海量需求,可以为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推广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形成规模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先进制造业的前期发展,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而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摊薄成本,帮助企业在国内获得低成本优势,进而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我国在以“新三样”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中国模板”。有学者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利用好我国产业链齐全、超大规模市场、良好政策引导等优势,不仅能发展好“新三样”,还能培育出更多“新四样”“新五样”,在国际竞争中形成更多的新优势。
未来,我国外贸整体形势向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一些国家滥用出口管制措施,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充实外贸政策措施工具箱,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外贸发展信心。加快推动产业升级,继续鼓励优秀品牌、创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发挥“新三样”龙头企业的出口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努力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加大政府服务企业力度,加强政企沟通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控制市场风险。
《中国质量报》【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