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近日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2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员将突破3亿人,2033年将突破4亿人。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提升,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和诸多挑战,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将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龄产业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到205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我国因此也将成为全球银发经济潜力最大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银发经济呈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增长、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等发展态势。老年人口对养老产品、养老服务有大量需求,这将为医疗、养护、健康等产业带来发展机遇。随着越来越多习惯于数字化生活的人口步入老年阶段,以辅助机器人、无人驾驶、家庭监控等产品和服务为代表的智慧经济,也将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养老服务、养老医疗、老年文娱、养老金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仍有较大供需缺口,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些领域将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蓝海。
不过,目前我国老龄市场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影响银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有6万多种,而我国仅有2000多种,品类缺失问题严重。而且,老年用品及服务的质量水平也难如人意。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共同开展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部分适老化产品功能“鸡肋”,实用性差;有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不全,安全警示不完善;不少产品价格虚高,缺乏售后保障。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但许多老人跟不上数字化的脚步,“数字鸿沟”成为影响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中国移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银发群体大数据报告》显示,在信息服务日益普及与适老化建设积极推进的背景下,我国银发群体日均在网时长与2020年相比增幅高达60%,正在初步跨越基础使用门槛,但传统银发群体数字出行、数字就医等能力亟待增强。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服务方面,传统银发群体中超6成表示不会自主使用上网导航、打车等数字出行服务,超5成不能独立完成线上挂号。
解决适老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及供需失衡问题,正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发力点。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处于初创阶段,亟须建立政策制度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消费品和旅游、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老龄产业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和精准市场细分,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适老产品和服务。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从战略高度对银发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银发经济”这一概念,并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明年重点经济工作之一。
我们相信,只要国家重视老年人群体,不断出台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力度,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相关部门加强老年用品市场监管,维护老年消费者权益,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银发经济一定会释放出巨大潜力和活力,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