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军荣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科普视频中表示:“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随后,该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群众广泛热议。
(据4月6日《第一财经》)
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视频中表示:“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之所以会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而且已困扰消费者良久。
注销旧手机号,更换新手机号本是生活中的寻常事,但当下,几乎每个人的手机号都绑定了太多的App,在停用旧手机号之前,很难全部解绑,但若不能全部解绑,则会存在安全隐患。注销的手机号被重新投放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既会涉及到“原主人”,也会困扰到“新主人”。
根据《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规范》相关规定:用户在欠费30日内未交费的,电信服务商可暂停相关服务,即“停机”;在停机后60日内仍未交费的,可终止服务,即号码注销;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二次放号)的时间至少为90日,称为“冻结时限”,时限过后号码即可再次放出。可见注销的手机号重新投放进市场符合法律法规。
如何避免“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似乎只能靠消费者自己在注销手机号之前做到全部解绑,一个不留。不过,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消费者并不多。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要做到全部解绑几乎不可能实现。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证通查2.0”系统部分功能升级,支持查询的互联网应用账号的注册情况从此前的11个增加到16个。同时,还新增“解绑/投诉一键跳转办理”服务。但有消费者反馈,不少与手机号绑定的常用App在“一证通查2.0”中并未覆盖。而从现实来看,基本上不会有人专门记住自己的手机号到底绑定了多少App,在注销手机号前确保对其进行全部解绑也几乎不可能实现。
当未能做到完全解绑的情况下,新用户有可能获得原用户的手机号,然后会登录原手机号没解绑的银行账号或者支付宝等软件,危及原手机号码主人的利益和财产安全;“新主人”可能会身陷被骚扰的苦恼,会收到诸多莫名其妙的短信。如何才能达到“完全解绑”,就要看运营商。对于完全解绑的话题,有关电信部门和运营商很少公开回应。而消费者反映问题之后则往往遭遇踢皮球,运营商将皮球踢给了第三方机构,用户要解决问题,则需要在不同机构之间来回奔波,且最后可能仍难解决实际问题。
手机号与App完全解绑的难题,不应该只让消费者自己想办法解决。相关电信运营商和监管部门应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强化服务意识,运用相关技术手段,真正为消费者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