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该话题来源于安徽省铜陵市某民警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条安全防范视频。视频中提到,手机号注销后,电信运营商会重新将其投入市场销售。如果不将一些应用、账户解绑,新用户可以通过短信验证的方式登录老用户注册的账号,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手机号注销后二次投放市场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保障老用户的信息安全。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实名制深入推进,从餐厅扫码点餐到机构办理各项业务,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手机号+验证码”操作,而这也成为各类平台和应用最为便捷的实名认证手段之一。一个手机号码到底注册和绑定过多少个应用程序或业务,许多人都记不清。注销手机号,如果不主动解绑或取消各类应用和业务认证,后续的号码使用者将有可能登入前主人的应用账号,进行各类操作。同时,号码原主人在各平台、网站、App里的个人信息、账户设置密码等关键信息,也可能被泄露……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购买电话号码的消费者拥有号码使用权,一旦将其绑定至App或其他账户就属于个人隐私,电信运营商不具备查询、解绑或抹平使用痕迹的权限。但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当用户注销手机号时,运营商会提醒及时解除相关互联网应用绑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目前三大运营商已与部分主流互联网企业建立了信息共享通道,为用户提供免费查询和清理服务。
注销手机号,关键在于如何解绑号码认证过的各类平台、网站、应用和业务。业内专家称,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一证通查”服务,用户可以查询在微信、QQ、抖音等App上的注册情况。另外,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移动开发了二次号码解绑服务,在号码再次投入市场前,会通知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对该号码已接入的互联网应用进行解绑,目前已覆盖支付宝、淘宝、唯品会、快手等十几个头部应用。
虽然从使用量来看,这十几个头部应用几乎占到所有App使用量的95%以上,但这些应用在App总量(截至2023年3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活跃App数量超过260万款)中的占比很小。加上很多用户注册某些应用后几乎很少登录,难以统计个人号码绑定的App数量。问题恰恰在于,大平台安全机制和防护手段相对完善,而小网站、小应用数量庞大,管理混乱,安全性差,风险隐患较多。
不过,即使目前还无法做到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一键解绑”所有应用,但也不必过于担心网络财务风险。涉及财务安全时,各平台、App、应用等还是非常谨慎的,无论是银行的应用还是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都有相当严格的实名认证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反诈力度加大,支付操作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基本上堵住了复用手机号用户接触到原号码主人资金的通道。
当然,财务安全之外,还有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手机号注销这事依然马虎不得。有专家建议,在完善技术手段方便用户注销手机号及查询、解绑账号的同时,电信管理部门应着眼解决复用手机号涉及的各类安全问题,探索一些新路径、新方法。比如,对各类应用实行安全分级管理,根据安全级别强弱提出不同的要求;规定“手机号+验证码”可用于实名制登录,但不能用于支付环节的安全验证;强化App登录异常判定,缩小网络实名制的范围,尽可能避免管理能力差的经营主体拿到用户的实名信息。
对个人用户来说,应时刻绷紧安全弦,对密码分级设置,尽可能少在互联网平台存储隐私信息。此外,注销手机号码时,应尽可能将银行、互联网支付工具的关联手机号码修改为新的正在使用的号码,以便第一时间收到官方提醒信息和验证码。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