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龙
“预订民宿就像开盲盒一样,图片非常好看,但实际上住的不知道是哪一间。”近日,记者接到多名消费者的反映,称自己预订民宿后被房东私下更改房源,不仅房源格局和装修大相径庭,甚至所在位置也与此前预订的不同。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情况在民宿行业并不少见,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爆料预订的民宿存在虚假房源的情况。
(据4月28日澎湃新闻)
预订后被告知无房,或临近入住时被修改房源,还有消费者称到达后发现实际入住民宿距离预订民宿相差近5公里。有消费者表示,住民宿感觉就像开盲盒一样,住到哪套房子是随机的,根本不是你预订的房源。
为什么民宿容易出现虚假房源?据报道,一方面,民宿的经营者一般都有很多套房源,很难实现统一装修、统一布置,上传平台时不会一一拍照、修图、上链接,所以往往在顾客预订后,会出现“有哪间住哪间”情形;另一方面,是顾客的原因,入住后又提出续住,导致后续房源无法提供给已预订的顾客。
除了这些原因,一些民宿经营者为了省钱,只拿一两套“黄金景观”的房子精装修,上传平台后吸引消费者订房。消费者实际入住时如果已经没房了,再安排到同一小区的其他相对位置和装修没那么好的房源。尽管某些情形下,看似虚假房源情有可原,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预订与实际入住大相径庭,的确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
“幽灵民宿”需要加强治理。从监管层面讲,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2023年2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行业自身也要自觉按照规定来,实施综合治理,为规范市场注入监管动能。
平台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由于民宿经营者上传的信息不准确,同一地址登记多套房屋等情况,即便平台面临监管难的问题,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一方面,要严格房源审核机制,并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问题房源的监督和治理;另一方面,出现预订房源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可采取降低房东信用值方式,减少其房源推广流量。
此外,也应在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方面下功夫。例如,有的平台表示,在用户端的取消订单页面中,新增“虚假房源”“描述不符”的选项,以便快速解决消费者入住反馈的问题,同时能让平台更好地了解问题房源。当然,消费者自身也应注意个人权益保护,当发现被民宿“套路”时,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此也有助于民宿市场更规范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