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建兵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人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据4月25日新华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银发经济的明确定义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这一新定义说明,发展银发经济不仅要“为老”还要“备老”,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由现在的7万亿元升至30万亿元左右。《意见》全面系统地对银发经济产业作出前瞻性布局和规划,特别是将“预备于老”的相关产业纳入银发经济范畴,在未老阶段进行物质和财富储备、健康管理,在老年阶段才能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近年来,我国银发经济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与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相比,产品供给没有及时跟进,质量和服务并不规范,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银发经济更好发展。因此,各地要以需求为“靶”,布局“银发经济”新赛道。通过集群化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解决老人急难愁盼问题,构建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在集群化发展银发经济的同时,更要规范化。各地要规范养老服务,创新产品供给,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推动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
养老服务标准化是维护服务对象权益、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各地要以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标准化为抓手,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养老机构、老年食堂等地方标准,对养老服务场所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备与管理、安全与应急管理、监督与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推动更多老年服务设施迭代升级。同时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品牌化建设,明确品牌定位,增加品牌忠诚度,让员工从被动的“品牌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品牌建设者”。各地在推动养老机构品牌发展时,政府对养老机构的品牌建设必须扮演好监督角色,让养老机构用好的服务建立强势品牌。
守护“夕阳事业”,打造“朝阳产业”。形成各方合力,银发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成色十足的新阶段。发展银发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今天的老年人跟昨天的不一样,明天的老年人跟今天的又不一样。以高质量市场化产品和服务,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的问题,满足他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反过来,以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有生力量,这样的“闭环”彰显了银发经济不仅是“夕阳事业”,而且是“朝阳产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银发经济”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让银发经济的惠民底色更浓,让老年群体有更放心的消费环境、更优质的服务供给、更暖心的社会关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