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会议指出,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指将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制造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实践看,近些年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已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以及1万多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另外,我国5G基站总数超过350万个,5G用户超过8.5亿户,其中5G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这表明,我国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水平已经大幅提升,也标志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速。
在肯定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一些难点堵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虽然目前我国制造业已产生海量数据,但这些数据标准并不统一。制造业数据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存在安全隐患。新一代数据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工业软件、工业传感器、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等缺少核心专利,同时,数字化人才缺口较大。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存在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不想转”、担心增加成本“不愿转”、缺乏技术支撑“不会转”等问题。
看到了问题,也就明确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前进的方向。接下来,应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强化系统推进,破解难点堵点,更加高效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非常关键。要加强前瞻规划布局,完善制造业数据产权界定、数据流通交易、数据收益分配、公共数据授权使用、数据交易场所等基础制度;加大以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基础支撑。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的中国“灯塔工厂”,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各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程,要结合当地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遴选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给予一定资金或奖励政策扶持,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形成转型案例和标杆样本,鼓励企业“看样学样”,以此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应优化财税金融、人才培引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大型企业等建设数字人才实训基地,提升数字化转型人才供给。同时,建立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想转”“不愿转”“不会转”的难题。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组织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开展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重点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研制,搭建制造业数字化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制造业数字化标准体系。
《中国质量报》【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