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向龙
近期,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引发极大关注。有博主发视频称在连云港当地市场购买海鲜时遭遇“鬼秤”:找商家讨要说法,对方回避问题,找市场管理人员维权,反遭抢夺手机。当地相关部门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调查处理,对涉事商户、市场主办方处以行政处罚,对存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涉事商户予以行政拘留。
5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向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出挂牌督办函,对连云港市海州区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查处实行挂牌督办。这表明,市场监管总局对连云港“鬼秤”事件的“零容忍”态度。
挂牌督办是上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社会公示等办法,督促限期完成对重点案件的查处和整改。此次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连云港“鬼秤”事件,表明了打击不法商户的决心和态度,坚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近几年,时常有媒体调查、网友反映,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执法行动,但“鬼秤”仍有出现。所谓“鬼秤”,是指被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一些偏差的电子秤,这类违法操作往往让消费者不经意间踩了“坑”,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分量少一点,表面看似小事,实则关系民生。一杆秤,连接的是市场和消费者,连接的是诚信与公平,连接的是道德与敬畏。缺斤少两的“鬼秤”,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是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正如有专家所说,将“动摇市场秩序,甚至危害城市形象”。
打击计量作弊是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工作之一,从农贸市场电子秤到加油站加油枪,从出租车计价器到民用“三表”,尤其是查处“鬼秤”问题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电子秤计量作弊行为。但不可否认,一些不法商户使用电子秤的作弊方式越来越狡猾,给监管执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些作弊伎俩,监管部门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利用现代监管技术进行识别,更高效、更快捷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查处不合格电子计价秤2.9万台,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行为1.3万余件。
监管部门在严格查处“鬼秤”的同时,积极向消费者普及计量知识和防范作弊手段,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极大优化了市场营商环境。全国各地还推出一些治理“鬼秤”的举措,如山东淄博一些海鲜交易市场,统一使用“智慧秤”,实时联网监控,商户无法自行调节,可以保证足斤足两;甘肃兰州推出“手机变砝码”的新举措,消费者只需将手机放在检定合格的电子秤上,记录重量并由市场监管部门加贴克重标签,即可在购物时快速检测商家的电子秤是否准确;海南三亚对短斤缺两的商户实施挂黄牌警告,30天后才能撤下黄牌……各地多措并举,严打“鬼秤”取得实效。
使用“鬼秤”,无异于从消费者口袋里“偷钱”。多数情况下,消费者遇到缺斤短两的情况,只要不是太离谱,也不太愿意去找商户理论。吃了暗亏,大不了长点记性,用脚投票就是了。殊不知,这会助长部分商户缺斤短两等行为,对于整个消费群体和市场环境而言,带来的却是恶性循环,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信誉和秩序。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应该大胆站出来说“不”,积极向监管部门投诉,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鬼秤”成为“过街老鼠”,无所遁形。
此次挂牌督办连云港“鬼秤”事件,不仅要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结果,更在全国市场有广泛的示范作用,明确了市场监管总局打击“鬼秤”的决心和态度,让消费市场的公平正义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