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近日,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部署各地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消防、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联合组成行动小组,严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这是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的又一举措。
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保有量不断上升。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但在方便之余,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快速增加,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发社会关注。4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强调注重电动自行车系统治理的重要性,要求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
从近年来全国发生的火灾事故来看,居民住宅小区、自建房等是电动自行车火灾高发场所。有的居民回到住处后,习惯带着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或“飞线”充电,有的甚至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住所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带来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聚焦违规停放充电,劝导群众主动搬离违规停放在楼内的电动自行车,依法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立案处罚,对相关个人进行依法处理,并对检查发现的存在非法改装线索的电动自行车销售和维修门店溯源查处。行动汇聚各相关部门力量,将宣传、劝导和执法相结合,将有效遏制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整治,更需要从源头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严查不按标准或降低标准生产、私自拆改装的违规行为,把好产品质量关。筑牢安全标准底线,是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的重要一环。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将于11月1日实施。电动自行车整车、电气安全、充电器等强制性标准,目前也正在修订中。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规范电动自行车及锂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准要充分落地才能发挥作用。企业须严格执行标准,依照标准设计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产品。这不仅要靠企业的自律,还需要监管利剑高悬带来的他律。市场监管总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共完成1200批次电动自行车专项抽查,完成1000批次充电电池专项抽查,有力保证了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目前,电动自行车专项抽查相关检验工作正在推进。此外,北京、深圳等多地都开展专项治理并公布了典型案例,放大宣传声量,增强了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
违规上楼、“飞线”充电等问题的存在,固然有个人安全意识不强等主观因素,也有“楼下充电设施少”等客观因素。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是电动自行车日常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了相关探索。比如,《海口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住宅小区简易电动车停车棚纳入免批清单,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独立设置等。浙江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计划在12月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统筹纳入城市、村镇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计划,保障群众充停场所需求,并推动完善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
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松懈。电动自行车安全涉及多个环节,相信通过多方努力、精细治理、系统发力,做到宣传入户、管理严格、配套完善,必将更好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