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党建频道>>

亮五心服务 促敦商仁合!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市场监管所以党建促发展侧记

2024-08-27 10:03:04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市场监管所结合辖区实际,坚持党建引领,以市局迭加“113661”工作思路和区局“三立三创三树”工作为指导,着力打造“亮五心服务、促敦商仁合”党建品牌,以党建促改革、促发展,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image.png
组织开展“党员义务奉献日”活动,宣传政策法规

image.png
检查水果市场产品质量

image.png
开展蔬菜质量及价格检查

image.png
检查化妆品质量

image.png
开展大米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抓党建,树品牌

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地处涪陵主城核心区,长江、乌江交汇处,因境内居民敦厚仁爱而得名,是涪陵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辖区现有各类经营主体9765户。

敦仁所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第一抓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真心为民、服务零距离”“细心工作、岗位无差错”“公心办事、廉洁又自律”“专心主业、担当有作为”“诚心问政、民呼必有应”为主要内容的“亮五心服务、促敦商仁合”党建品牌。

为切实加强“亮五心服务、促敦商仁合”党建品牌建设,该所通过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党建理论学习;利用清明祭扫日、“七一”建党日、“十一”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增强党员党性意识;通过实施党建阵地提档升级,建设清廉市场监管示范所和行风建设示范所,筑牢思想防线;开展支部微讲堂、主题党日活动讲党史、讲先进事迹、讲党纪党规,以“小故事”演绎“大道理”,让“小课堂”发挥“大作用”。此外,成立青蓝干部学习班,积极参与市局组织的读书分享会和区局组织的青蓝课堂、思享汇和千字文等活动40余人次,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各项党建宣传活动,一名青年干部获涪陵区“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鹤鸣送理论微宣讲暨第三届“鹤鸣”送理论进基层活动优胜奖,一名青年干部参加全区“中国梦·劳动美”微宣讲大赛并荣获二等奖。

强服务,促发展

在敦仁所登记大厅的左右门柱上,“亮五心服务,促敦商仁合”的标语格外醒目,所长刘源波说:“这既是我所精心打造的党建品牌,也是全所同志对社会各界的公开承诺,其中‘亮五心服务’也是我所对干部职工的基本要求;‘促敦商仁合’”则是全所同志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近年来,该所干部职工时刻把人民利益摆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纾困解难,仅今年1-7月,共办理经营主体登记998余户,审核食品经营许可、变更340余家。

去年7月,敦仁街道决定在辖区易家坝街区打造“好吃街”,但由于种种原因,拟入住的餐饮经营户无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针对这一情况,所长刘源波先后多次联系区局相关科室、敦仁街道和城市管理等部门领导到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商户意见及管理公司建议,积极主动向局领导请示汇报,通过多次沟通协调,终于在开业前让“好吃街”30余家商户顺利获得经营许可,成功推动“好吃街”建设和辖区经济发展。

护民生,勇担当

敦仁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切实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为落实好这一实心使命,该所干部职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年6月,共产党员、青年干部刘紫媚接消费者投诉:辖区某校园周边一经营者通过诱导消费的方式,诱导未成年人消费近万元。接到投诉后,刘紫媚与同事迅速组织调解。但在调解过程中,该经营者拒不承认是诱导消费这一事实,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面对一度失控的场面,刘紫媚没有放弃,她主动联系民警调监控、查记录、找取证。在事实面前,经营者承认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事实。在刘紫媚等调解人员的耐心劝说下,经营者最终主动退还货款2000余元。

这一疑难消费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后,投诉人感慨道:“诱导消费虽然可恶,但确实不好定性,查找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更加困难,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投诉的,没想到,市场监管所的同志处理消费纠纷是如此的认真,他们的担当精神和认真细细的工作作风着实让我佩服。”

刘源波介绍,由于敦仁街道地处涪陵城区商贸流通中心,消费纠纷多,大量疑难消费纠纷也出现在该所辖区,仅今年上半年,该所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756起,为群众挽回损失5万余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敦仁所在全市首推“错时监管”制,在节假日、星期天指派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专门负责节假日、星期天的市场巡查和消费纠纷调解工作,有效消除非工作日期间的监管盲区,及时化解消费纠纷。后来,“错时监管”制这一做法在重庆市基层所中得到全面推广。(文光辉)

(责任编辑:陆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海:开放临港 共创未来

  • 安徽淮北: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

  • 广西梧州市16万公顷早稻陆续成熟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