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5月8日(曹旭峰李春国)记者8日从湖北省民宗委获悉,中国首个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术传习所,日前在鄂西恩施咸丰县麻柳溪村成立。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中国鄂、渝、湘、黔交汇山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结合山地多岭陡、木多土少、潮湿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具有典型的山地建筑特征,并融汇了民风民俗、艺术审美等文化取向的实物载体。
吊脚楼的营造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木条做铆,牢固耐用,有“墙倒楼不倒”的说法,营造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土家吊脚楼中的“千柱落地式”,工艺复杂,精美绝伦,被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誉为“地仙之居”。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外来文化及新建筑元素的冲击,土家族生活及居住方式发生急剧变迁,吊脚楼技艺及其传承出现“断层”危机。2010年,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麻柳溪村现有360多户,80%以上居住在吊脚楼里,是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吊脚楼之村。近年来,咸丰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麻柳溪村进行特色民居保护。2013年,麻柳溪村被评为湖北省首批“十佳民族特色村寨”。
目前,咸丰县有两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政府给予一定补助,鼓励他们开门授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