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成交的季大纯作品《知觉》被艺术家本人认定为伪作。
继杨之光与某艺术网签约“打假”之后,何家英近期与该网站的合作再成业内热点新闻。据悉,目前该艺术网已与全国50位在世画家签约,不少新入门的买家纷纷叫好:“以后买这些画家的作品再也不怕‘吃药’了。”近期业内对画家鉴定后出现的纷争提出诸多质疑:“难道今后书画家们要开辟一个新行当:代鉴真伪以牟取‘暴利’?小买家根本没机会见到画家本人,又如何是好?连画家自己也无法认定真假的作品该被枪毙吗?”
文、图/记者郭晓昊、林琳
故事:“后加画”难倒原作者
赵先生(化名)是装裱出身的绘画高手,三四年前他的“工作”就是为画家的作品做“后加画”。什么是后加画呢?有的画家成名后,就会画很多应酬之作,通常是寥寥几笔,纸上留下比较多的空位。大部分买家都不太喜欢这些画,觉得太空了。于是,赵先生的生意应运而生。他画工了得,可以在这些画作上加一株兰花、一只小动物,或一块石头,使整个画面丰富起来。
曾经有一次,他用1万元买来一副岭南人物画名家的应酬画,加上很多背景,令画面丰富多彩,而画作的主要部分、书法、印章都是“坚”的,之后将这幅作品在某拍卖行上以20万元卖出。有的画家擅长画小动物,早期不画背景,他加上背景后,画面生动起来了,价格也涨起来了。不过,假的毕竟就是假的。最后一单生意把赵先生给“捅”了出来。他把李可染的应酬作加彩后在拍卖行拍卖后,被行家的火眼金睛看出来,因为作品价位实在太高了,他捅了马蜂窝,最后只好金盆洗手了。
“画家并非天生的鉴定家,即使是看自己的画,也有走眼的时候,特别是这种‘后加画’。”某拍卖公司董事总经理彭先生曾经拿画给画家鉴定,画家说,“这部分是我画的,那部分也是我画的,但石头不是我画的。”然而,画家本人根本记不起这幅画是跟谁合作的。“这种情况很多。画家到底要不要承认这件是自己作品呢?确实很为难。”当然,还有的人之所以看不出自己的画,是因为当年就是有人代笔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买家只想求安心,那直接去画家的画展上找作者讨要一张“出世纸”,不是比证书更靠谱?“投资和收藏考验的是眼力、经验和胆识,买画也要动脑筋,一味依赖别人认证也不足取。”
混战:画家、藏家、拍卖行矛盾四起
投资收藏艺术品,甄别真伪是第一道门槛,同时又是一个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即使是再有经验的收藏者,也有踩到“地雷”的时候。“今春竞得的一幅作品经画家本人认真甄别系伪作。据画家讲,仅他本人看到的伪作已达十数幅之多,看来收藏油画也需要认真做足功课了!”上周,收藏家@唐炬的收藏在微博上晒出6张照片,反映了画家亲自上门去他那儿鉴定该拍出作品为赝品的过程和细节,引发圈内热议。
记者在该条微博中的图片发现,画家季大纯现场指认伪作,同时给藏家亲笔写下了“经过认真甄别,此作品是伪作。季大纯2013.8.26”的鉴定意见。记者随后查阅拍卖记录发现,该幅编号为0133的作品于今年6月17日北京艺融的拍卖会上拍出,备注为“季大纯2001年作《知觉》”,估价15万~18万元,成交价310500元。
此外,另一类似事件也在收藏界引发热议。北京保利日前宣布,因艺术家胡建成作品在拍卖成功后存在真伪之争,今后保利只能停止拍卖胡建成的作品。该画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某艺术网工作人员去年底曾带着拍卖公司的拍品图录与信息去他工作室,要求进行拍品预认证,他根据相关信息判定三幅海景题材的作品并非出自他手。今年7月,保利接连收到事关胡建成作品的《要求退款函》和《拒绝付款要求》,藏家的理由均为艺术家本人曾鉴定画作为赝品。保利现当代艺术部随后与三件拍品涉及的两位委托人取得联系,他们均表示画作系多年前购自画家本人。保利方面希望画家出具书面材料说明画作的出处但遭拒绝,后宣布停拍其作品。双方各执一词,僵局难以被打破。许多业内人士不禁发问:“难道今后书画家们要开辟一个新行当:代鉴真伪?小买家根本没机会见到画家本人,又如何是好呢?辨真伪究竟是科学靠谱还是‘眼学’靠谱?”
质疑:画作鉴定了,证书怎么验证呢?
胡建成受访时称,“一些画家成名之后,因为价格和技巧的问题,就不认自己年轻时的作品”这种说法“太有想象力了”。画家年轻时的画,是艺术家成长的见证,其艺术价值未必逊色于之后的作品。他认为,画家在对自己作品的鉴定上最有发言权。
广州美院教授周波表示,画家在鉴定自己作品时理应有较大的话语权,包括其直系亲属、配偶,鉴定水平应该还是不错的。但画家毕竟也是人,特别上了年纪后有时难免记不清早期的作品。“有些人是真的记不清,有的人则拒绝认定没画好的作品。其实,画家的心态也应该端正:一个人一辈子总有代表作,市场价格也必然最高,也会有一半的作品卖出中等价位,而某些应酬之作也该回归其本身的价值。就像齐白石有的作品卖几个亿,也有的只卖几百万元,收藏者不能总以最高价为标杆。画家不妨坦然一点,直说哪件最好,哪件没画好。”
“相对来说,科学的认证对外行来说有一定帮助,如果是差不多的两幅画,有认证的价格或许会高一些。”彭先生在受访时表示,网站签约艺术家作鉴定的做法有一定意义,但如果不收钱就更好了。“目前他们有的按比例收费,有的按件交费,我觉得这不太合理。对于收藏者来说,买作品时已经花了钱,现在重新认证又要交钱。另外,证书怎么验证呢?这种鉴定,或许是某些画家自我炒作的一种‘暖场手段’。”而该网站总经理朱文轶表示,他们试图建立艺术品身份证体系,并不等同于艺术家具有作品的唯一鉴定权。“我们希望梳理艺术品的流传有序问题,从艺术家一开始创作时就留下相应的证据。”他强调,他们只能对艺术家认为真实的那一部分留下证据:“市场上确实有很多艺术家多年前创作的作品存在真假难辨的风险,我们对这部分作品的参与会很慎重。一旦艺术家认为作品是假的,我们会做备案,但是不会将其作为查询的数据信息,也不会公开,只会把参考结果告诉藏家。”他表示,在认证方面,他们会就印制技术与科研机构研究证书怎么做到标准化、防伪,并与认证ID相结合,然后把认为是真的作品照片、艺术家认证的资料、视频、机器采集的DNA作为证据链储存在数据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