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中10月12日电(李新锁)秋收时节,传承千年的后沟古村内鸡犬相闻。和千百年前一样,后沟村民依照农时生活、劳作,播种收获。虽已开发旅游多年,但面对城市化、老龄化的问题,村民依然流露出对“传承古村”的担忧。
后沟古村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因其浓缩了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2005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对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评价称,在商品文化所向披靡的今天,后沟古村是民间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经典,“是农耕黄土文化的‘化石’”。
据介绍,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从1000多年前开始,后沟先民开始在此建房修庙,繁衍生息。在方圆不足1平凡公里的村落里,遗存观音庙、真武庙、文昌阁等神庙13座,包容儒、释、道于一体。
进入10月,后沟古村已进入“秋收冬藏”的轮回。山地里的玉米入库,半坡上的红枣落尽。走在村中石板路上,来往所见多是中老年人。和中国很多农村类似,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只有250余口人的后沟村已留不住许多年轻人。村民张真虎说,虽然从2005年就开发旅游,但村里多数年轻人仍选择外出工作。再加上“撤点并校”后学生外出上学,村里几乎全是老年人。
旅游开发多年,村民的生活也悄然发生改变。除了游客参观,不时有影视剧组进村取景、拍摄,村民坦然面对各类镜头,依托旅游自发经营。村中酒作坊的酿酒师傅说,近些年,他接受过的采访多得数不过来,“外面的人对古村还是很感兴趣”。
走在村中街巷,张真虎如数家珍:当地有民谚说“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先人当初建村时很有眼光,后沟村四周是山,龙门河穿村而过;观音堂大殿屋檐下的木雕龙凤交替,“这在别处很少见”。在张真虎看来,后沟村之所以历经沧桑,保存完好,一方面缘于地处偏僻,另一方面缘于民间保护,“村民自己不破坏,也不允许外人破坏”。
10月以后,游人渐少,后沟村也显得空旷。在张家祠堂前,一副对联很是醒目——“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张真虎说,张家是后沟的大姓,但现在人们已不大重视祠堂,年轻人也不甚热心。村里人也在担心后沟的将来,“但没什么好办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