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马想斌
近日,央视动画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家动画制作机构、央视少儿频道等十大动画播出机构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因存在暴力失度、语言不文明等现象被《新闻联播》点名,引发社会关注。
其实,关于《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发的动画暴力之争,已有过一轮热议。今年5月,连云港9岁男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节,将同村5岁、8岁两名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这一事情迅速在国内引起人们对动漫作品内容的声讨。
总体观点认为,时下国内动画片大多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的镜头,不宜小孩观看。支撑这一观点的逻辑是,动漫作为文化娱乐产品,对未成年人的认知、价值观和行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热衷于动画片的儿童,对信息和自身举动缺少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过分暴力与血腥的镜头,他们出于天生的好奇会去模仿。
进而在促进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多的讨论切入了“国内动漫分级迫在眉睫”。像动漫大国日本那样,实施严格的限制制度:有全龄级动画、15岁以上、18岁以上。全龄级的可在任何电视台和频道全天播放,15禁的要深夜才能播放,18禁的则要在收费电视频道才能观看。
细化的动漫分级,通过锁定相关受众群进行创作和审查,那么暴力与血腥的镜头就不会出现在容易模仿的年龄段里。与此同时,动漫也就不会一味地迁就或者按照低年龄层的标准来进行衡量,避免动漫走入低幼化。当前,一些动漫人士也经常抱怨,“作品本来是给成人看的,结果在少儿频道播出,引来很多投诉”。就像此前引进这搞怪、谙熟世故又有点“好色”的《蜡笔小新》所遭遇的尴尬,原本一部成人倾向的搞笑动漫作品,却在国内被很多少儿频道作为面向小学生的主打动画播出。
无论依据现实问题还是本身的道理逻辑,动漫分级的确不失为告别动画暴力的有效路径。只是,动漫迟迟不能分级的原因是,最大问题是如何操作?怎么界定那些碎片化出现于片中的暴力镜头?如何认定哪些镜头对孩子有不良诱导?而当前的法律以及制度设计中,依然缺少分级的标准,制度层面尽管出台很多出版物、音像制品、电视剧和电影等方面的管理条例和审查规定,但实际上,只是解决了“禁”的问题,没有涉及到要“限”的内容。
于是,相比未来势在必行的动漫分级,很多家长更关心在分级难以实行的当下,如何告别动漫暴力。有些人寄希望于电视台与家长,多长点心眼和警惕心,多与孩子进行陪看,适时进行正面引导。但真正动漫暴力真正的源头在于创作。当前,荧屏上动画片那些暴力与血腥镜头的背后,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动漫“智力不足、暴力填补”。
与此暗合的观点是,我们的少年儿童有那么脆弱吗?很多成年人都在质疑,为何当年自己所观看的动画,如《北斗神拳》、《圣斗士星矢》、《恐龙战队》,要说暴力一部比一部严重,但也不是什么事儿都没有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动漫还很稀缺的年代,所接触的动漫作品,很少将暴力上升为一个外在的关注点,甚至当时的国产动画总是有能力将暴力的负面影响化为最低。
可见,暴力与暴力不同。当所谓的暴力,被注入了智慧,承载了惩恶扬善、发挥想象的作用,那么暴力的负面影响就会弱化和降低。但当暴力成了动漫作品的直接关注点,那么暴力就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对于当前的动漫来说,如何注入智慧,增强动漫的想象创造思维,如何让孩子通过动漫作品意识到,万物的灵魂都有善的一面,生活是诙谐的,爱会在所有地方取胜,这才是告别暴力的根本之路。
而这,显然不是简单的禁播所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