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话题>>

部分台历和手机日历算错日期 重庆市民提前过冬至

2013-12-22 14:10:44 重庆晨报

   几天前,“冰冻人”喻连淑的遭遇引来不少人的同情,因为植物神经紊乱,49岁的她无论穿多少,都会感觉寒冷。这则新闻引起许多人对寒冷的感同身受,大家这才悄然发现,冬天来了。正当大家盘算着为过冬添衣加物时,这两天,却意外地发生了一件比天气更冷的事情……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准确的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1时11分,但不少台历和手机日历却闹起乌龙,将冬至时间定为12月21日,这下可好,本该今天才煮得恰到好处的羊肉汤锅,提前一天沸腾了。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冬至的准确时间是12月22日1时11分,许多市民会选在今天到羊肉馆去吃一顿羊肉汤锅。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主城的羊肉馆居然提前一天打起拥堂,一桌难求。

   经过我们多方打探才发现,原来,是许多台历和手机日历在测算冬至时间时出现了偏差,将冬至定在了昨天,于是,不少人把冬至提前过了。

    手机显示不一致

    “五名朋友中有三人的手机显示21日是冬至,而其余两人则显示22日。”

   想着今天才是冬至,考虑到羊肉馆肯定打挤,家住解放碑临江门的周婷婷昨日便约了几位朋友准备去羊肉馆撮一顿。但她打了好几家本地知名羊肉馆的电话,都被告知没位置了。

   最开始,周婷婷认为冬至刚好是周末,所以许多人与她一样,为了避开人流,选择在昨天聚餐吃羊肉进补。不过,当她打电话给几个朋友说起这事时,却有意外发现。“21日就是冬至,所以打挤啊!”几位朋友这样告诉她。周婷婷翻开自己的手机,日历中却显示22日才是冬至。一时间,周婷婷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她仔细询问发现,五名朋友中有三人的手机显示21日是冬至,而其余两人则跟她一样,显示的22日。

    挂历显示不一致

    “我的手机和家里的日历冬至时间都是22日,但是办公室的日历却是21日。”

   秦斌是上海人,来重庆多年却一直保持着冬至回上海祭扫的习俗,每到冬至,他总会飞回上海去扫墓登山。但这两天他着实有些郁闷,因为办公室的台历和家中挂历显示的冬至时间不一样。

   秦斌说,在上海,冬至当天都是平常人家祭拜的时间,但自己前几天准备订机票时却发现,今年的冬至有点怪,“我的手机和家里的日历都是22日,但是办公室的日历冬至时间却是21日。”由于不晓得哪一天才是真正的冬至,他订机票的时间也一拖再拖。

   最后,他查询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的时间是22日,但这时他所订的机票已经比之前贵了近200元。

    昨天,我们到羊肉馆采访时发现,有不少市民是将冬至的时间搞错了。

   经过了解,目前许多手机,包括原来的一些以MTK内核为主的国产手机和目前主流的安卓智能手机的日历中,都将21日列为了冬至日,而诸如iPhone等手机则将今天标注为冬至日。

   而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内一些文具店,也看到了不同版本:由于台历和挂历的不同,将昨天和今天作为冬至日的都有。在学田湾一家文具店里,当记者提出这一质疑时,老板则表示“可能有个是歪的吧”。

    不同日历中,冬至的时间有差别。

    解疑

    日历为什么出错?

    我们查阅了中国历算的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网站,发现该网站确定的今年的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01时10分59秒,而2012年的冬至则是12月21日19时12分。

   西南大学附中地理教研室的相关人士表示,日历中出现两种版本的冬至时间,很可能是计算错误。一般来说,冬至日在21日和22日都有可能,属于“活节”,而在我国的农历历法里,基本上是按照太阳公转的“回归年”来计算的,“1个回归年为365天5小时49分,长于我们一般认为的365天。”因此,这位人士认为,日历可能是直接沿用了365天的加法,而忽略了5小时49分,从而造成错误。

    手机为什么出错?

   昨日,北部新区一家手机软件开发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一般来说,手机日历都是在公式中套入数据后直接产生结果。他列出公式算出结果后,认为有些手机可能是直接用了结果的前半截,没有四舍五入,导致差错。

   他介绍,东八区冬至日的计算公式应为:(Y×D+C)-L。其中Y为“年数后2位”,D为0.2422,L为闰年数,21世纪C为21.94,20世纪则为22.60。

   将2013年相关数据套入该公式,则得到这样一个结果:[13×0.2422+21.94]-[13/4]=25.0886-3.25=21.8386。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今年的冬至应该是22日。如果手机没有“四舍五入”,则会取21日的结果。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周意立 制图/朱正非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