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唐云云) 艺术策展人、批评家朱朱新书《灰色的狂欢节》近日出版,并凭此获得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1日,他与艺术批评家、理论家、策展人栗宪庭,在北京朝阳单向街图书馆进行了题为“从地下走向聚光灯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对谈。
朱朱表示,市场化给当代艺术圈带来灰色狂欢,很多艺术家靠自我复制迎合市场,不过这种灰色也为艺术带来更多对话空间。栗宪庭则表示,艺术概念不能界定,因其永远不断变化;艺术是表达个人感觉的,所有超出个人感觉的带有功利的表达都不是艺术。
狂欢为何为灰色?
在对话的开头,栗宪庭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阶段。他认为,虽然还有很多艺术家仍然处于一种地下的状态,但从整体形态上来说,中国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走到了聚光灯下,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市场化”。
朱朱认为,市场化给当代艺术圈带来一场资本与形式的狂欢,部分艺术家从地下的先锋派、漂泊者转变为一个明星、资本家。但是,在狂欢的外在形态之下,当代艺术却似乎褪不去精神贫血的灰色底调。很多艺术家走入了一种自我复制的道路,从而失去了自我。
朱朱表示,新书《灰色的狂欢节》之所以使用“灰色”,并不是要去批判这种“精神贫血的灰色底调”不完全是失去希望的象征,更代表了一种充满各种可能性、有充足对话空间的“中间地带”。“艺术成为一种牢靠的、具备这种功能的平台,所以具有积极的意义。”
《灰色狂欢节》一书,就是围绕着“狂欢”与“灰色”这一外在环境与内在表达之间的双重变奏,去系统梳理近十年的艺术创作和事件。朱朱在书中介绍了数百位优秀当代艺术家,收录了近三百张由艺术家本人提供的高清作品照片,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行为等各种艺术门类,全面记录了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构建了一幅全面、深入的现世艺术景象。
艺术家书写历史要保持独立立场
在朱朱看来,所有关于艺术史的写作都是主观的,即使在年鉴性质的编撰中也存在着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主观,因此没有任何人能够还原或代表历史的真相。他认为,对于书写者自身来讲,理应保持一个独立的立场,尽可能去接近客观与真实。
朱朱的《灰色的狂欢节》,称得上是记录当代艺术乃至当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它所谈论的不仅是新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史的过去和和未来。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的创办者乌利·希客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这本书充分佐证了设立CCAA评论家奖的原因:中国艺术虽呈现一派富有生气的景象,但仍极度缺乏如此类型的独立艺术评论。”
在对话过后,活动进入现场互动环节。朱朱和栗宪庭共同就诸如“新世纪之后如何做好策展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等提问做了解答。这两位亲历过当代艺术千头万绪的三十年的策展人,用他们丰富的艺术经验,为现场读者答疑解惑,带来对中国当代艺术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