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14年的到来,它只有“65岁”。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旦”,古已有之,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是“第一”和“开始”的意思,“旦”是天亮或早晨。“旦”字的上面是个“日”,表示一轮圆圆的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日”和“一”合在一起,即太阳跃出地平线,冉冉升起。新年第一轮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据相关资料记载,“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古代虽然也有元旦,但日期却不固定。今天所说的“元旦”,也就是现行的公历“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