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敏 丁丁 文并摄
“张老师的书法非常有新意,堪称民间高手。”听一位摄影的朋友如此赞叹,便有些好奇,因为印象中的书法作品大多是一幅幅诗词名句或是春节联欢会上展示的各种春联。而这有“新意”的书法是什么样的书法呢?当记者采访了张安巨老师并欣赏了他的书法作品后,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书法不是抄唐诗
张安巨老师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一个中学生喜欢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为了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功课,想请书法家写下来挂在墙上,张老师受托完成了此作。当中学生的妈妈来取字时非常惊喜,她说,这看起来即是字又是画,太好了!
张老师这幅字是这样构图的:约50厘米见方的尺寸,画面中央通过寓意及“偏旁互借”亮出一个全新的“一帆风顺”,其中的“帆”字由“马”和“风”组合而成。第一眼看上去这四个字像一个字,字下方巧用“一”字大斜线托底,整体视觉浑厚流畅;右下角的空白处正是李白的那两句名诗,竖成几列,秀美刚劲。确实如张老师所说,“书法不是抄唐诗”。
其实,在张老师的电脑里存有上百幅被赋予特别构图的书法作品,并且分成了几个系列,如十二生肖、吉祥短语、婚庆纪念等等。张老师说:“今年是马年,一直准备着有关马的书法展览,尤其是马年之初习总书记向全国人民拜年,就用了四句‘马’的成语——万马奔腾、一马当先、龙马精神、马到成功。成语凝聚着中国式智慧,短短数字,鼓舞人们斗志。如何用书法的形式表现‘马’的一往无前之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张老师的“马”系列作品已有上百幅,其中“马”的组合字原创就有20个。
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那些活灵活现的生肖字,诸如马、牛、羊、兔的书法似字似画,清新温婉,极具装饰性。张老师说,每个生肖他都有上百种写法。当然,他最钟爱的“寿”字,目前已收集到了近2万种写法!
追寻传统书法与现实的契合
张安巨老师1952年生于古城西安,他自幼喜爱书画,上小学的第一堂美术课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坦克,小伙伴儿们都惊呆了!原来,他是从哥哥的美术书里学来的,已经画过很多遍了。正因为他能写会画,被选上担当少先队的大队委,三年级时,他的绘画作品还参加了“中苏儿童国际画展”,代表着国家水平的儿童美术作品。张老师说,他的书法绘画技能都是通过“临摹”学来的,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张老师上小学时,西安的碑林区是他每天的必经之地。当然,倒不是他每天都站在碑林前看字写字,而是有碑林的伴随,他永远有力量孜孜以求地去练字再练字,因为写字时仿佛在与先辈交流,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张老师超强的临摹能力令人刮目相看,有一次,他在室外正在绘制大型宣传画,被路过的陕西美院的老师发现,之后他们也成了朋友。如果在今天,张老师凭借真实水平考上美术学院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上大学是由单位推荐。张老师说,不知道当时的工厂为什么没有推荐他,是不愿意放走一名有美术特长的青年职工,还是因为他当时留的长发太扎眼,不够严肃。不过,张老师对此没有怨言,他很庆幸自己的工作岗位一直都与书法绘画有所关联。
张老师被他现在的学生誉为“通吃”,因为他写起字来对行、楷、隶、草都驾轻就熟。但是张老师坦言,他在书法这条路上有过迷茫——书法艺术的前景何在?“翰墨当随时代”,这是张安巨老师多年研习书法后得到的坚定信念。在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上,他信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近些年,张老师悉心寻觅传统书法与现代流行的契合点,力求在表现形式上令人“眼前一亮”,同时,思想内涵上给人启迪。今年适逢中日“甲午海战120年”,张老师特别创作了“支那衰落蒙羞日、中华崛起圆梦时。”他说,农历“甲午”是个沉重的年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倍受欺辱的悲剧,然而百年后的今天,中华崛起势不可挡,心中有一种“不写不快”的兴奋。
回首几十年漫漫书法路,张老师很欣慰,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与爱好有结合点,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写书法讲书法,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享受。现在,张老师每周都到社区的专门教室为老年朋友义务讲授书法,有一位奶奶80多岁不幸丧子,情绪久久不能平定,后来她参加了张老师的书法班,天天集中精力练字,又经常与学员探讨交流,几个月下来,身心健康明显好转。张老师说,他教书法课,绝不局限于写字技巧,还要讲述书法先辈的生活经历及他们在书写那些传世之作时,是怎样的心境和情景。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通过书法抒情言志,借助汉字那丰富多姿的美感来表达情怀,这正是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写字、讲字、琢磨字,是张安巨老师的人生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