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传统剧目《三岔口》备受海外观众欢迎
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的展台前围满观众
从文化部官网获悉,当地时间6月20日,“美丽天津”京剧巡演与非遗展示活动在南非城市德班落下帷幕。3场京剧演出、4天非遗展示,在南非引发了一阵“中国文化热”,为“2015南非中国年”活动掀起了又一个小高潮。
这是天津京剧院30位演职人员和9位来自天津的非遗传承人第一次来到南非,也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组团”亮相南非。随着中国与南非在经济、政治领域往来的不断密切,南非民众对中国文化愈加好奇。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南非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仍非常单一,如同国人对南非的认识停留在好望角、“彩虹之国”,对南非人而言,中国或许就是美味的中餐和实惠的“中国制造”。那么,这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在南非获得了怎样的反馈?
南非观众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开普敦京剧首演的本土观众上座率高达90%、德班非遗展人流涌动。演出现场,很多观众是慕名而来,他们之前通过电影或旅游了解了京剧,这一回更是深深爱上这门艺术;非遗展示现场,身着传统中国服饰、说着一口中文的当地观众,让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文化在南非拥有不少“粉丝”。“粉丝团”还带来了众多亲朋好友,一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他们不仅乐在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喜爱之情,还表示会向更多朋友介绍中国文化。相关活动还受到南非媒体的普遍关注,南非报纸《每日新闻》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天津京剧院在德班的首演。
“很多人担心传统文化在国外的接受度,转而选择让现当代艺术走出国门。其实不然,文化艺术不需要语言,最传统的文化元素代表了一个国家最精华的部分,会让外国人更快、更深地被吸引。”夸纳省艺文厅代表拉戈万德在非遗展示现场对记者说。他不仅偕夫人观看了非遗展示,参与互动,还连续两天前来观看京剧团在德班“戏剧之家”剧场的演出,表示希望促成南中双方在传统戏剧领域的持续合作。
参与非遗展示的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伟则对记者说,在德班的工艺品市场上,他发现了用葫芦制作的工艺品。这种葫芦是南非当地盛产的一种巨型葫芦,是用来制作葫芦工艺品的绝佳原料,但当地民众多用这种葫芦盛放粮食。虽然南非葫芦的制作工艺与中国不太一样,但足以说明两国民众都非常喜欢这一工艺品。这一相似性使得赵伟的展台备受当地观众欢迎,甚至有德班人希望拜他为师,学习葫芦制作工艺。
中国传统文化在南非首次亮相取得的成果令人惊喜,短短几天的活动不仅让南非民众欣赏到中国的传统之美,更为两国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诸多可能。而这仅仅是“2015南非中国年”在两国文化领域开拓出的合作可能的小小局部。
5月下旬,作为“2015南非中国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辽宁芭蕾舞团与约翰内斯堡芭蕾舞团联合排演的《天鹅湖》刚刚结束在约翰内斯堡和布隆方丹两个城市的巡演,刷新了南非票房纪录。基于成功的合作,辽宁芭蕾舞团与约翰内斯堡芭蕾舞团希望继续展开多领域合作。演出方面,辽芭将于8月派演员前往南非,与该团合作演出《堂·吉诃德》,该剧将在南非、西班牙巡回演出4个月。与上一次两团各自排练,然后整体合成不同,这次两团将统一集中排练,意在更加完美地呈现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舞蹈教学方面,两团则即将互派教师和学生学习。
作为在非洲大陆举办的第一个中国国家年活动,“2015南非中国年”涉及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项目贯穿全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丽天津”京剧巡演与非遗展示和中南合作版《天鹅湖》巡演,在刚刚过去的半年中,深圳交响乐团参与的开幕式演出、“美丽国家”中国—南非摄影展、“交错与融合”视觉艺术展、2015汉字国际巡展南非展等一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南非民众展示了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活力,为两国相关领域的艺术家搭建了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更为两国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创造了可能。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文化参赞郑文对记者说,文化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交流在“南非中国年”中十分积极活跃。目前,中南文化交流仍以传统的展览、演出等形式为主,目的是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南非民众熟悉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进而了解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国与南非在价值体系上存在很大的对话空间,对于本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也有相近的诉求,未来,我们更希望两国尽可能多地开展基于价值观层面的深度对话,并进一步拓宽交流与合作的广度,积极推进两国民间组织、企业之间在文化领域的合作。”郑文说。